生物通报道 2015年Nature杰出导师奖对外揭晓、施一公、曹雪涛、邓兴旺、舒红兵和陈洪渊 5位科学家荣获了这一奖项。12月16日,Nature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Stewards of China"s future”(中国未来的管理者)的文章,聚焦了这5位中国杰出的导师。
上接:Nature聚焦施一公、曹雪涛等5位中国杰出导师
在过去,中国大多数的实验室确实是等级相当森严,一名资深教授沿着严格的等级线指导一些年轻教授、博士生和学生。然而,随着研究机构的迅速扩张,海外研究人员的大量涌入,许多实验室的结构已经在遵循较少等级性的模式,许多独立的项目负责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研究议程和研究方向。
教师的哲学
获奖的导师都认可,教会年轻研究人员自信,让他们逐渐形成需要确认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在这个世界上走自己的路这一观念非常的重要。陈洪渊说:“在我看来,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一个导师应该教会学生思维方式。在科学领域,我引导我的学生以一种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思考,给予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他认为,一位好导师必须能够敏锐地感觉何时学生需要指导,何时他(她)需要自由。“对于刚刚起步的学生,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详细的指导,让他们逐渐习惯研究。对于具有坚实知识基础、很强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我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实践。”
陈洪渊以前的博士生,现任职于南京大学的分析化学家徐静娟(Jingjuan Xu)说,陈洪渊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位化学家回忆道:“他鼓励我们去读哲学和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他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人;一位好导师应该培养他们成为一群‘马’而不是一群‘羊’。”
好的导师还必须认识到,单是培养成功的科学家是不够的——同样重要的是要教会其他人自身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率的、有号召力的领导者。邓兴旺在耶鲁大学的博士生,现任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李磊(Lei Li)教授讲述了她自己在邓兴旺实验室接受的培训。“随着我在实验室资历的增长,邓教授开始要求我去帮助其他人掌握实验室的技术,阅读他们的手稿,我很快意识到这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他发现工作问题时,不会只是做出批评;他会花时间去找出问题的根源。在一些情况下,他会派我去给学生打气。”
了解Caliper微流体芯片技术的更多信息
所有获奖者的推荐书都有力地反映了这些科学家们坚定不移致力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但有一个故事尤为突出。
2005年,武汉大学免疫学家钟波(Bo Zhong)在以英语专业毕业后向舒红兵的实验室递交了博士学位申请。钟波说:“我决定在毕业后学习生物学,因为我对自然感兴趣。在武汉大学,舒红兵博士近期刚被任命为生命科学院院长,他在美国国家犹太人医学和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刚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布了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每一位有野心的学生都想进入他的实验室——我也一样。”
永不放弃
钟波知道这并非易事。“我不得不承认相比那些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我的背景要弱得多。我下载了他所有的发表文献,发现我几乎无法理解它们。我敲了敲门走进了他的办公室,问了许多幼稚的问题。他耐心地解释了一些细节,并向我推荐了更多的论文,鼓励我在难于理解这些研究时来询问他。在他的指导下,我读了更多的论文,写了一篇长达5页关于模式识别和信号的总结,并问他我是否可以加入他的实验室。让我惊喜地是,他同意了。”
舒红兵承认,一开始他并不确定钟波的潜力,但在看到他的决心后,舒红兵认为钟波应该获得一个机会来展示他能够做什么。他不后悔这个决定。“在我认识到他的雄心及对科学事业的追求后,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到目前为止他已经证明了自己是我的实验室培训出来的最成功的学生之一。”在接纳他之后,舒红兵要求钟波将他已经写好的总结改为一篇完整的综述文章,这成为了新成立实验室第一篇发表的文章(延伸阅读:武汉大学80后特聘教授pNAS发表免疫重要成果)。
舒红兵认为,耐心和毅力是好导师最重要的品格之一,这是他从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埃默里大学细胞生物学家Harish Joshi那里学到的。舒红兵回忆说:“我一直记得当我在他的实验室时他告诉我‘不要放弃他们,要煽动他们!’在我17年的导师生活中,我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我的学生。”
有句众所周知的中国古话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伟大的导师不仅长期可以影响他们的学生,还有学生的学生。施一公从前的博士生,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家冯亮(Liang Feng)说:“当我在2012年开始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时,我常常会问自己施一公会怎么做。我保存了施一公发给我或实验室的所有电子信件,常常回过去阅读它们。它们将像一本运营实验室的‘教学’指南。对于我和许多其他人来说,施一公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和榜样,还是一个永远的支持者和终身的朋友。”
师傅是用来描述最崇敬的老师的一个词汇,它是一个复合词具有老师和父亲两重意思——反映了出色的导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深厚的关系。提名导师获得奖项的科学家们并未将这种子女关系视为理所当然。用陈洪渊的学生徐静娟的话来说。“我认为对老师的期待,‘父亲’是一个太高的标准。但我们是幸运的孩子,因为陈教授对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Stewards of China"s future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ese science has undergone profound growth. China"s invest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rpassed that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 2013, and it is predicted to overtake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 (see Nature http://doi.org/w5r; 2014).The proportion of published scientific papers that include Chinese co-authors has jumped from 2.4% in 1997 to 19% in 2014 — second only to the US contribution last year of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