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项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也进一步减少,较2011年减少21%。进步奖减少近100项,减幅近35%。

其中“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主要完成人包括陈赛娟、陈竺、王月英、胡炯和沈杨。

项目介绍:

这一项目属于基础医学学科。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在青少年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据第一位。目前治疗仍以传统化疗为主,副作用大,疗效亟待提高。阐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以关键致病分子为靶点进行高效低毒的靶向治疗,对提高白血病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项目以髓系白血病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显子组测序、核型分析和基因定位克隆等技术,发现了一批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为成功基本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联合靶向治疗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高频突变并与预后相关;对我国大样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筛查和验证,建立了AML新型诊断与预后判断的分子分型体系,提出表观遗传学相关基因异常是急性白血病发病的第三类致病基因的观点。

2.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C-KIT基因突变与AML1-ETO融合基因协同作用发生白血病;GATA2和RUNX1基因突变可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生急性白血病变,丰富了白血病多步骤发病原理;率先识别了一组新的染色体易位并克隆了其所致的NUp98和MLL相关融合基因,揭示了白血病发病的不均一性和复杂性。

3. 全面解析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致病基因pML-RARa在全基因组水平结合位点的分布规律,诠释了pML-RARa通过选择性抑制pU.1及其靶基因导致细胞分化受阻而促进ApL发生的机制,进而从基因组水平阐释了全反式维甲酸(ATRA)逆转白血病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发现了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调节AML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新的分子机制。

4. 首次揭示了砷直接与ApL癌蛋白pML-RARa中pML的RBCC结构域的半胱氨酸结合,阐明了砷剂“以毒攻毒”的作用靶点,奠定了ApL协同靶向治疗的分子基础;第一次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复方黄黛片治疗ApL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

5. AML新型协同靶向疗法从ApL拓展至其他类型白血病:针对急性白血病AML-M2b分子靶点,发现中药提取物冬凌草甲素能选择性剪切AML1-ETO,是一个潜在的分子靶向药物;揭示了砷剂可降解CML 致病癌蛋白BCR-ABL,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为CML协同靶向治疗提供分子基础。

这一项目发表的20篇主要论文总影响因子约250分,总他引1409次;8篇代表作他引1117次,其中5篇他引超过150次,3篇分别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杂志《Nature Genetics》、《Science》和《Cancer Cell》;入选2008及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0及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受邀为权威杂志《Nature Genetics》、《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Blood》和《Leukemia》撰写“News & Views”、“Editorials”、“Comment”和综述等文章。冬凌草甲素的研究成果已实现转让(1800万);冬凌草甲素制剂和复方黄黛片扩大适应症分别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I/Ⅱ期和III期临床试验批文;首创ATRA与砷剂协同靶向治疗ApL的“上海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多个血液中心。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上述研究成果成为国际转化医学研究的成功典范,具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国际学术地位。

相关研究进展:

陈赛娟院士新文章:白血病的治疗新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的陈赛娟院士及同事们,近日在《Frontiers of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综述文章,指出突变的DNA甲基化调控因子赋予了造血干细胞白血病前期干细胞(preleukemic stem cell,pre-LSCs)特性,是白血病发病和复发的必要条件,由此提出了白血病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新策略。

陈竺、陈赛娟院士Nature Genetics发表肿瘤研究新成果

由上海交通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称,他们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绘制出了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基因组学图谱。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20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陈赛娟院士Cell子刊解析表观遗传学调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在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原始内胚层的过程中,组蛋白甲基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成果发表在九月十八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