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N6是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信号复合体的一个关键亚基。CSN6可以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调控癌症相关蛋白(比如p53、c-myc和c-Jun)的降解,因此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Oncogene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CSN6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西南大学特聘教授崔红娟(Hongjuan Cui)。崔红娟教授的主要科研领域包括肿瘤生物学及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家蚕、昆虫干细胞生物学发育及细胞生物学领域;肿瘤药效评价及转化医学。
GBM是一种常见的侵袭性成人脑瘤,现有标准疗法只能稍许延长患者的生命,大多数患者都会在确诊后一至两年内死亡。研究人员发现,与正常脑组织相比GBM肿瘤存在CSN6的过表达。CSN6能够促进GBM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入侵,而且CSN6的这些影响依赖于EGFR。研究显示,CSN6会降低EGFR的泛素化水平,正调控EGFR的稳定性。
这项研究首次描述了CSN6互作E3连接酶(CHIp)在癌细胞中调控EGFR泛素化的作用。研究人员指出,CSN6会增加CHIp自身泛素化,降低其稳定性。在肿瘤样本中,CSN6能减少CHIp的表达,增加EGFR的表达。CSN6-CHIp-EGFR通路有望成为治疗癌症的潜在靶标。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成人脑瘤,尽管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研究,这种肿瘤依然棋高一着。胶质母细胞瘤的侵袭性和耐药性来自于一小群肿瘤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有四种转录因子的活性可以帮助人们鉴别这些肿瘤干细胞。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更多详细信息参见:Cell:转录因子决定肿瘤干细胞的命运)
Science杂志前不久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肿瘤抵抗癌症治疗并不一定是出了内部问题。研究人员发现,大脑肿瘤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也会使其对药物产生抗性。好在用药物靶标相关信号通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更多详细信息参见:Science:微环境让肿瘤更加难缠)
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脑胶质瘤母细胞瘤(GBM)抵抗替莫唑胺(TMZ)的新机制。该研究于今年三月发表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AACR)著名杂志Cancer Research(最新影响因子9.329)上,为逆转 TMZ 获得性耐药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更多详细信息参见: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团队揭示脑胶质瘤母细胞瘤耐药机制)
作者简介:
崔红娟 博士、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入选者,也是西南大学引进的首位“****”高层次创新人才,从事细胞生物学特别是干细胞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
1988-2000,于西南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博士学习;
2000-2001,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后;
2001-2005,俄亥俄医学院生化及肿瘤生物学助理研究员;
2005-2009,俄亥俄医学院生化及肿瘤生物学助理教授;
2009-2010,美国克利夫兰研究诊所干细胞生物学及再生医学助理教授;
2010-2014,重庆市****;
2010-2014,成为重庆市巴渝学者;
2010-至今,西南大学教授,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研究方向总负责人;
生物通编辑:叶予
生物通推荐原文:CSN6 controls the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glioblastoma by CHIp-mediated degradation of E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