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条件性疼痛调节(CpM)是一种内源性疼痛调节, 指身体某一部位的持续性疼痛可以抑制施于身体另一部位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知. 近期来自西南大学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从CpM的神经生理生化机制、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及其相关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介绍。

作为一种广为研究的内源性疼痛抑制调节, 条件性疼痛调节(conditioned pain modulation, CpM), 也称为弥散性伤害抑制性控制(diffuse noxious inhibitory controls, DNIC), 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的持续性疼痛(条件刺激(conditioning stimulus, CS))可以抑制施于身体另一部位的伤害性刺激(实验刺激(test stimulus, TS))所引起的疼痛感知, 即为人们所熟悉的“以痛镇痛”现象. 条件刺激对实验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抑制程度反映了个体的CpM效率, 即抑制越明显, CpM效率越高, 内源性疼痛抑制功能越强.

近年来, 基于CpM功能测试的相关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研究发现, 许多慢性疼痛患者伴随着内源性疼痛抑制功能受损或缺失, 其CpM效率相较于健康人群都显著更低, 如纤维肌痛综合症、颞下颌关节紊乱、慢性颈椎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后遗神经痛和肠道易激综合症等慢性疼痛患者. 因此,对CpM功能的深入了解可为探索慢性疼痛症状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视野.

同时, 由于患者术前CpM效率与其术后使用的镇痛药物剂量呈现显著相关, 那么基于CpM功能测试有助于全面了解个体的疼痛调节系统功能, 有利于推动疼痛药物的精准医疗. 另外, 个体CpM效率也可预测其患上慢性疼痛的风险, 这有利于对慢性疼痛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 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并有可能有效降低社会医疗成本.

然而, 由于影响CpM效率的因素较为复杂, CpM的潜在机制目前尚未探明, 且CpM功能的评估方式多种多样, 所以CpM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因此, 有必要对CpM相关的机制研究及其评估方法进行系统总结, 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加完善的方法对CpM功能进行精确评估, 进而推进CpM相关的临床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首先概述了与CpM相关的神经生理、生化机制, 并介绍了测量个体CpM效率的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 总结了基于脑电和功能磁共振等神经成像技术评估CpM效率的神经生理指标, 并提出应综合心理物理学和神经生理学方法评估个体CpM功能. 然后, 从人口统计学、生理学和心理学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影响个体CpM功能的复杂因素, 从而提示大家应综合考虑影响个体CpM效率的因素. 最后, 总结了CpM相关的临床应用, 包括慢性疼痛预测与评估、镇痛药物剂量预测以及个体健康质量评估等. 这篇文章既能加深对人类疼痛调节功能潜在机制的理解, 又能为临床上慢性疼痛疾病的预测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生物通)

原文检索:

汤艺, 唐丹丹, 彭微微, 等. “以痛镇痛”: 条件性疼痛调节. 科学通报, 2016, 61: 642–653
Tang Y, Tang D D, peng W W, et al. pain inhibits pain: Conditioned pain modulation (CpM) (in Chinese). Chin Sci Bull, 2016, 61:642–653, doi: 10.1360/N972015-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