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会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elf-Recognition of an Inducible Host lncRNA by RIG-I Feedback Restricts Innate Immune Response”的文章,受中国传统哲理启发,发现了多个新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其中一个称为lnc-Lsm3b的全新RNA能够抑制RIG-I的活性,在免疫应答晚期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这有助于阐明人体lncRNA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联。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26日Cell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曹雪涛院士,曹雪涛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免疫调节基础研究、免疫治疗应用研究。这位立足于国内培养成长起来的免疫学家具有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目前为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在去年10月也入选了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长链非编码RNAs是由一些基因转录生成,在细胞中通常含量丰富,但它们不编码蛋白质。人类基因组包含大约2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占据基因组不到2%,而70%的人类基因组积极地生成了大约1万种lncRNAs,其中大多数lncRNAs的功能未知。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lncRNA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成为了免疫学关注的焦点。它的表达异常可以影响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

此前曹雪涛研究组曾在Science上发文,发现了一种特殊的lncRNA,这种lncRNA并不是通过I型干扰素(IFN-I)诱导,而是由多种病毒诱导。这揭示了一种由病毒诱导lncRNA介导的病毒感染代谢反馈方式。

LncRNA金标准Arraystar LncRNA芯片全新升级V4.0,免费索取相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围绕着一种可识别病毒RNA的天然免疫受体:RIG-I展开研究,证明RIG-I在天然免疫应答早期结合病毒RNA,晚期却转而结合机体反馈性产生的自身RNA。

研究人员分析了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中与RIG-I相结合的RNA谱,发现有多个目前未知的lncRNA,其中有一个将之命名为lnc-Lsm3b的全新RNA能够与RIG-I选择性结合,在感染晚期通过分子诱饵竞争机制,通过稳定RIG-I分子内CARDs结构域与解旋酶结构域的相互作用,使得RIG-I分子在病毒刺激时处于自身抑制的结构,干扰了CARDs结构域与MAVS分子的相互作用,保持RIG-I蛋白的非活化状态。

曹雪涛教授表示,要实现最精巧的免疫识别应答机制,就必须“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即要能在出现病毒的时候派出细胞进行击退,同时也要能在病毒消失后及时消退炎症,以防出现自身免疫疾病。

LncRNA研究指南:

http://www.ebiotrade.com/custom/ebiotrade/zt/170116/index.htm

原文标题:

Self-Recognition of an Inducible Host lncRNA by RIG-I Feedback Restricts Innate Immune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