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赵志鹏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了研究性论文,题为“Termite colonies from mid-Cretaceous Myanmar demonstrate their early eusocial lifestyle in damp wood” (缅甸白垩纪中期的白蚁群揭示其在湿木环境中的真社会性)。该研究首次报道了距今1亿年前缅甸琥珀中发现的白蚁群是已知最早的社会性群体。研究结合行为生态学、昆虫学和古生物学,对保存在缅甸琥珀中的白蚁社会性集群行为进行深入挖掘,揭示了白垩纪中期一类生活在湿木/朽木环境中的白蚁群不仅有品级分化现象,还表现出合作育幼及世代重叠的特征,填补了白垩纪白蚁群体真社会性行为及生态研究的空白,也是首次在中生代时期发现的胄白蚁科记录。

《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国家科学评论)刊载范围涵盖数理、化学、生命、地球、材料和信息科学六大领域,聚焦国际关注的科研前沿,发表各领域顶级论文。2018年《国家科学评论》影响因子为13.222,属于综合科学领域的顶级刊物 (Top 3/69),五年影响因子为13.833。

真社会性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上的里程碑,也是生态学家和动物学家广泛关注的焦点。真社会性具有:劳动分工的品级分化、合作育幼和世代重叠的特征。白蚁作为最早出现真社会性的动物,对理解真社会性的起源与形式有重要意义。虽然近些年研究表明白蚁在白垩纪中期具有品级分化现象,但以往所有报道的白垩纪白蚁都是单个体保存的,无法提供合作育幼和世代重叠等群体行为的依据,对白蚁早期群体生态学的研究仍为空白。

这一研究基于缅甸琥珀中两个蚁群共95只白蚁,建立了白蚁化石一新的属种:多型秩序白蚁(Cosmotermes multus)。这些白蚁群中既包含了负责保卫蚁巢安全的兵蚁、负责后勤工作的工蚁,还很罕见的保存了不同龄期的未成熟幼体。

研究首次反映了白垩纪白蚁巢内完整的真社会性群体特征,即:具有品级分化的劳动分工、同代个体合作抚育幼体、世代重叠。大型的蚁群规模,提供了种群内的统计数据。较多的兵蚁、未成熟幼体,标志着该蚁巢属于建立初期阶段。与多型秩序白蚁共埋藏的还包含丰富的木碎片、残渣和粪粒,这些琥珀内含物的形态完全符合已知湿木白蚁生活环境中的要素。系统学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明多型秩序白蚁为一类重要的湿木白蚁。与多型秩序白蚁伴生出现的还有另一白蚁新种:不透秩序白蚁(Cosmotermes opacus),也呈社会性集群生活,包括了兵蚁、工蚁和具翅芽的若虫共5只,其有翅成虫也被发现。

原文标题:

Termite colonies from mid-Cretaceous Myanmar demonstrate their early eusocial lifestyle in damp wood

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z141/556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