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当22位临床针灸师和23位希望缓解疼痛的患者在针灸治疗时面部表情的对映可令患者疼痛减轻。

此外,在治疗前的临床互动中,与代表他人心理状态有关的脑部活动(这是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关键)会在医患纽带关系建立后变得更为一致。这些脑回路间一致性的增强与治疗时疼痛缓解增加相关。这些发现或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患者与临床医生间非言语互动的神经科学基础,进而改善临床疗效。临床上正面的相遇与患者满意度提高、相互信任感增加、治疗依从性改善及临床转归变好皆有关系,而次优性互动则会导致沟通不良、临床医生过劳、病人产生不信任感及患者寻求治疗的意愿降低。

然而,这些互动背后的行为与神经机制仍属未知。为研究该机制,Dan-Mikael Ellingsen和同事将罹患慢性纤维肌痛的女病人与临床针灸师进行配对搭档。这些医患搭档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了评估:在治疗前,医生先提供患者咨询服务并共同进餐以建立融洽关系,或者医患间没有进行此类会晤。

对每次治疗而言,医生会准备与MRI兼容的、勾住电针刺激装置电极相连的针灸用针,然后走到短距离外的一个MRI扫描仪,他们会在那里通过视频与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那些事先建立临床关系的医患搭档(而非那些刚刚相见的搭档)会在治疗时显示涉及社交对映的脑回路活动的极大的一致性。Ellingsen等人提示,积极的临床融洽关系可能会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信号,后者可帮助掩盖疼痛并提供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