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一项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利用新一代测序可以预测原发灶不明癌症(CUp)的起源部位并检测基因改变,这有望指导癌症的靶向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这项成果近日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

这项非随机的临床试验在日本的19个地区开展,评估了97名以前未经治疗的转移性癌症患者,他们经诊断后仍无法判断肿瘤原发灶。研究人员对肿瘤样本进行RNA测序和靶向DNA测序,然后利用算法根据基因表达和基因改变的数据来预测肿瘤原发灶。

对于这些患者,他们预测出15种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癌、肝癌、肾癌和结直肠癌。最常见的基因改变发生在Tp53、KRAS和CDKN2A等基因中。之后,他们根据这些预测及其基因改变对患者进行治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

这项研究的主要指标是评估患者的一年生存率。次要指标是调查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以及他们的客观缓解率和治疗安全性等因素。

日本近畿大学医学肿瘤学系Hidetoshi Hayashi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一年生存率达到53%,已达到主要评估指标。中位总生存期为13.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2个月,客观缓解率为39%。

研究人员发现,68名患者被预测患有缓解率较高的癌症,包括淋巴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肾癌、前列腺癌或膀胱癌。这些患者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5.7个月,而无进展生存期为5.5个月。

然而,其余29名患者被预测患有缓解率较低的癌症,包括胆道癌、胰腺癌、胃食管癌、肝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头颈癌。他们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1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为2.8个月。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医生是最终决定治疗方法的人,但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因预测的肿瘤类型和检测到的基因改变而异。这其中的一些差异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比如说,几名带有EGFR突变的患者都用EGFR抑制剂来治疗,但某些带有罕见的EGFR突变的患者则接受了化疗,而非靶向治疗。作者写道,这种潜在的差异应当被认为是研究的局限性之一。

作者指出,尽管如此,这种基于NGS的RNA和DNA图谱分析可以预测肿瘤类型,并为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提供有效的靶向治疗建议,有望应用于临床。展望未来,他们认为需要开展随机研究,以比较NGS方法与化疗的效果。(生物通 薄荷)

原文检索

Site-Specific and Targeted Therapy Based on Molecular profiling b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for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Site
A Nonrandomized phase 2 Clinical Trial

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5, 2020. doi:10.1001/jamaoncol.2020.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