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卵巢癌作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过去10年间增长了30%,死亡率增加了18%,具有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常规检查难以发现早期肿瘤症状等特点,导致70%-75%的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均属晚期,伴有转移,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从而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因此,很有必要开发精确的治疗靶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
丝氨酸水解酶是哺乳动物中包含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超家族酶,包括100多种丝氨酸蛋白酶和110多种特异性作用于代谢产物和内源功能性肽类的代谢型丝氨酸水解酶,包括酯酶(例如乙酰胆碱酯酶)、脂肪酶(例如胞质磷脂酶A2)、肽酶(例如二肽基肽酶IV)和酰胺酶等不同亚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pAF-AH)是一类细胞内代谢型丝氨酸水解酶,具有G蛋白样三聚体,包含两个催化亚基和一个调节亚基,能够专一切割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甘油碳骨架sn-2位的乙酰基而灭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广泛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和分娩等,其活性的周期性调控与妊娠相关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但是,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IB的a2亚基与卵巢癌发生的关联性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系统药理学研究组通过肿瘤组织芯片、全转录组分析、流式细胞仪、酪氨酸激酶谱和荧光图像分析等多种细胞分子研究方法,研究pAF-AH 1B在卵巢癌发生中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pAF-AH IB2在四种卵巢癌亚型中均显著高表达,pAF-AH IB2敲低能够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致瘤性,激活半胱天冬酶并引起细胞周期停滞,对pAF等抗癌脂类分子更敏感。pAF-AH 1B2敲低的肿瘤细胞显著下调多种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的几个关键调控分子的表达,降低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和pAF-AH 1B2介导的细胞增殖相关的信号传导。这些结果揭示pAF-AH IB2在卵巢癌发病中未被发现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在卵巢癌的临床治疗中抑制pAF-AH IB2反常酶活性的治疗策略,为筛选创新特异性靶向药物提供了潜在的靶点。该研究结果以题为“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 hydrolase IB2 dysregulated cell proliferation in ovarian cancer”在国际著名BioMed Central出版集团旗下肿瘤细胞学杂志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上发表。刘树柏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昆明植物研究所作为第一单位。
本研究得到昆明植物研究所引进海外杰出人才项目(Y8677211K1,E0241211H1)和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探索项目(Y8690211Z1)等基金资助。
文章链接
图. pAF-AH IB2敲低导致卵巢癌细胞中的生长因子激酶信号通路显著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