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军团菌(红色)在内质网(绿色)和泡状或管状结构(蓝色)之间摆动,以帮助创造或维持一种为这种细菌定居的结构
德州大学西南分校(UTSW)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关键蛋白质,它可以帮助引起军团病的细菌在人类和其他宿主的细胞中建立住所。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这一发现,可能为了解其他细菌如何在细胞内生存提供了见解,这些知识可能会导致针对各种感染的新治疗方法。
“许多传染性细菌,从李斯特菌到衣原体再到沙门氏菌,使用的系统使它们能够在宿主的细胞内生存,”研究负责人Vincent Tagliabracci博士说,他是UTSW的分子生物学助理教授。“更好地了解他们用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可以教给我们一些有趣的生物化学知识,并最终引导我们找到新的治疗目标。”
Tagliabracci的实验室研究的是一种不寻常的酶,非典型激酶,它将称为磷酸盐的化学基团转移到蛋白质或脂质上,改变它们的功能。这里和其他地方的研究表明军团菌(引起军团病的细菌属)是这些非典型激酶的一个特别丰富的来源。
在鉴定了一种名为MavQ的军团菌非典型激酶之后,Tagliabracci和他的同事们使用了一种活细胞成像技术和一种相对较新的分子标记方法来研究MavQ在受感染的人类细胞中的位置,这是其功能的线索。
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这种蛋白质并没有停留在特定的位置,而是在内质网和细胞内的泡状或管状结构之间来回摆动。内质网是一种对蛋白质和脂质合成很重要的膜网络。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avQ和一种名为Sidp的伙伴分子可以重塑内质网,这样军团菌就可以窃取部分细胞膜来帮助创造和维持空泡,空泡是细胞内寄生虫的住所,并保护其免受免疫攻击。
Tagliabracci说,他怀疑其他的细菌病原体可能使用类似的机制吸收现有的宿主细胞结构来创造它们自己的保护性住所。
# # #
原文检索:Dynamic remodeling of host membranes by self-organizing bacterial effe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