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科技大学(UTS)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形成生物膜的病原体可以进化,从而在纳米银处理中存活下来。这项研究首次证明,长期的纳米银治疗会增加复发感染的风险。

这项研究发表在著名的《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上。

纳米银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剂,目前用于医疗设备,如内部导管,以及伤口敷料,特别是用于烧伤伤口,以抗击或预防感染。它也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抗菌纳米颗粒之一,从肥皂和牙膏等个人护理产品到洗衣机和冰箱等消费品,甚至儿童产品(如儿童袜子)中都含有它,以防止臭味。

UTS iThree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生长中的纳米银适应现象,并观察到一种在以前的浮游生物生长研究中未见过的新的适应机制。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纳米银杀死了99.99%的细菌,只有0.01%的细胞存活时间更长。在停止纳米颗粒处理后,这一小部分“持久物”恢复正常生长。

“了解病原体如何发展对纳米颗粒的适应机制是我们努力克服这一现象的关键,包括作为致病菌生长的主要形式的生物膜。这是为了在这个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加的时代保护纳米银等重要替代抗菌素的效力,”该研究的主要作者Cindy Gunawan博士说。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Riti Mann博士说,研究结果还将有助于制定策略,更好地管理纳米颗粒作为抗菌剂的使用,特别是那些涉及长期接触的纳米颗粒。

“基于这项研究,我们建议不仅在长期使用纳米粒子治疗期间,而且在长期使用纳米粒子治疗后监测患者,以防止复发感染。

“有科学证据表明,细菌可以适应纳米粒子,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纳米粒子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管,进行明确的风险与效益评估,并明确抗菌目标。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新的有效抗生素的开发有限,我们需要保持替代抗菌素的效力,以抗击无法治疗的感染,拯救生命和数十亿美元的卫生保健,”Gunawan博士说。

研究中使用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通常会附着在导管表面、伤口和肺内壁上,形成难以控制的生物膜。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DOI

10.1186/s12951-021-01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