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争议、不解也逐渐通过产业端传导。短短几年间无创产前筛查、精准医疗、基因编辑,从前陌生的词汇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和生活。
而这一切源于生命科学基础科研的发展,基础科研的发展也必然带来生物产业的革新。如何认知新兴生物科技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行业龙头在浩浩荡荡的进程中也担负起更重的企业社会责任。
从基础科研到产业化的路径中,基因产业走向十字路口。如何平衡商业化和基础科研的关系成为每个行业机构和公司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在200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就在《财富第五波》一书中预言,二十一世纪,健康产业将成为继汽车、房地产、IT和互联网产业之后的第五波财富浪潮,创造出不可估量的财富和机遇。
而在政策、技术升级转型的当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也正在迎来改革的真正质变。事实上随着各类实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研究范式阶段。
20世纪中叶,基于一系列生命分子结构功能关系的研究,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第一范式阶段。
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一系列“组学”研究的成功,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以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第二范式阶段。
最近20年来,高通量低成本的新一代组学技术、单分子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以及与数理科学“定量概念”、工程科学“设计概念”、合成化学“合成认识概念”等思路和策略的进一步交叉融合。生命科学开启了以系统化、定量化和工程化为特征的“多学科会聚”研究范式,为更深入系统地认识生命、更精准有效地改造生物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基因组与表型组结合,大尺度、跨物种宏观进化研究与物种内微观进化规律探索的结合,有望从整合和系统生物学角度解析动植物分化发育等复杂性状的成因,为人类疾病防治、动植物经济性状改良和功能仿生提供新理论新方法。
对植物基因与基因组的冗余性及相关遗传多样性、以光合作用为主要特征的生理与代谢以及生长发育调控和环境互作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为生命复杂体系的解析、农林业与生态环保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渠道。
现在微生物学走到了通过自上而下的系统生物学的策略,又通过自下而上的合成生物学策略,更深刻地去认识各种还未认识的规律,上下求索,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基因组时代的微生物学中,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把微生物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生物学相结合。
基因科技带来无限造福世界的可能。如同改革如同开放,对新兴生物科技的认知也并非一帆风顺。产业化道路中,生物科技的两面性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人性、伦理的思考。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我国生物科技仍处于追赶进程中。对比传统生物医药领域,尽管在基因科技的领域我们从起步就力争紧跟步伐前进,但不能否认发展仍存问题。
原始创新缺乏,能做成、发展到基因产品的并不多。如果国外拥有了相关专利,将不利于我们进行产业化,基础的研究需要更多投入。此外,通过基因手段去改造传统的产业仍有向前空间。需要通过支持基础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利于创新,从而利于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