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映的科幻电影《毒液:致命守护者》可谓赚足了眼球,内地首月票房豪取18亿元。取自漫画的“毒液”源于一种外星共生体(“毒液”是共生体与宿主结合后的统称),在电影里,外星共生体与男主角艾迪合体变成“毒液”,拥有灵敏的感觉、惊为天人的速度与力量,最终打败另一个外星共生体合成的坏蛋,顺便追回前女友,重返人生巅峰。

但是,强大的“毒液”也有弱点,他害怕4000~6000 Hz的高频声波。核磁共振与飞机掠过的噪音硬生生把“毒液”共生体逼出了宿主体内,最后广播发出的声音吊打“毒液”一族的小头目。我们不禁产生好奇,“毒液”为什么害怕这类声音呢?

我们首先要了解“毒液”的来历,漫威最近的漫画里是这么解释的。

宇宙诞生之前,有个叫Knull的神在混沌之中沉睡,没有空虚、没有死亡,所有的一切都是Knull的。后来天神搞大爆炸创造宇宙,与Knull展开斗争。愤怒的Knull使用自己的影子加上宇宙能量的锻造,制作了一把共生体剑。Knull在与天神的战斗中身负重伤,躲到一颗荒凉的星球上,创造出一系列共生生物进攻其他星球,这才有了艾迪变“毒液”的故事。

按照漫画的设定,由于共生体的鼻祖是用火、锤子敲打铸造而成,以至于后代共生体都害怕火焰和声波。

今天就带大家开开脑洞,从另一个视角(强行)解释“毒液”害怕高频声波的可能原因。

外星共生体的组成可能是石油

外星共生体虽是漫画里的想象之物,但就成因而言,与真实世界中的石油极为相似。

关于石油成因有两种观点。“无机成因说”认为石油由地下深处的岩浆等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有机成因说”认为石油源自各类生物(尤其是藻类、菌类、蚌类、鱼类)的尸体,在地下特殊的无氧环境中经过长时间反应而成。现代石油理论还认为,生物体有机质先转化成一种叫做“干酪根”的有机质,于100~130摄氏度下转化成石油,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微小孔隙汇集至储集层。

由此可见,外星共生体和石油一个来自混沌,一个来自地下,都经历了高温高压(共生体本是Knull锻打出的剑,而石油是地下高温高压的产物),生成过程相似度超过99%。

细心的观众可能还注意到了,共生体的性状和石油也很相似。石油未加工时被称为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的液体。原油经过分馏得到汽油与柴油等燃油之后,会剩余一些粘稠的液体,依据成分、工艺,分为重油、渣油、沥青等。影片中,外星共生体刚出场的时候长得像胶水,流动性和粘度随意识变化;“毒液”变身之后像沥青,而在寄生、分裂时又神似重油。

原油的粘稠度很高,堪比蜂蜜,使用管道运输原油特别费劲。

为了降低原油的粘度,科学家和工程师出了很多招:加热管道、将原油与其他液态碳氢化合物混合、用水乳化等等,这些方法不易操作,而且会给后续加工带来不少麻烦。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后来科学家发现,原油的粘度与沥青质含量有极大关系。

为了对付这个“祸首”,科学家想到了超声波。超声波能量高,可以在各种液体里制造空化现象。

液体里面存在细小的气泡或固体颗粒,它们的表面和液体的连接强度较低,当超声波激励它们时,它们会毫不犹豫将液体与颗粒或气泡剥离,产生空泡。当空泡周围的绝对压力小于静压时,称为负压,此时液体中的气体分子聚集在空泡内,气泡膨胀;周围压力为正值,液体压缩气泡。

由于气泡是三维的,其半径减小10倍,体积就会缩小1000倍。超声波作用下,气泡剧烈压缩,内部将产生高温高压。如果空泡周围存在坚硬壁面,空泡会发生非球形溃灭,产生射向壁面的高速射流,释放巨大能量。

在高能的超声波作用下,原油中的长链分子被打断,形成短链的小分子以及自由基。其中,小分子可以降低原油粘度,而自由基容易和其他分子结合,形成絮状沉淀,阻塞管道。所以超声处理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自由基浓度升高之后原油粘度又升上去了。

用超声波降低原油粘度的频段很宽,有时使用的频率已经低到了可听声范围。

“毒液”怕特定声波的原因猜想

回到我们的正题,为什么“毒液”害怕4000~6000 Hz这一类特定频段的声波?

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为20~20000 Hz的声波,低于20 Hz是次声,高于20000 Hz为超声。次声和超声人类既听不到也摸不着。

电影中,“毒液”一族无法承受频率较高的声音,比如邻居的摇滚、飞机的噪声、核磁共振的噪声以及广播的啸叫。这些声音的频率都在可听声范围内,并没有达到超声频率,但为什么偏偏“毒液”受不了呢?

外星共生体的成分虽然与沥青、重油类似,但寄生到人类身上之后,总体的声学特性可能发生了某些变化,以至于较强的可听声就能破坏共生体的固有生理结构(鬼知道那些乌黑湿滑的触手里面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说,4000~6000Hz的声波恰好引起寄生于艾迪的外星共生体共振,导致“毒液”剧烈抽搐,外星共生体不得不逃离宿主。

此外,毕竟外星共生体源于Knull,在Knull的世界里没有光也没有声,从混沌里走出的外星共生体怕火、怕声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