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植硅体和水含量导致脊椎动物牙釉质磨损程度不同。这是由Johannes Gutenberg University Mainz(JGU)的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他们的研究在pNAS期刊上发表在线报道,对于如何解释已灭绝动物的牙齿磨损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重建其饮食行为和栖息地具有意义。
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能够证明,当植物具有较高的植硅体含量(如草)时,牙釉质会被消耗得更快,而不是植物石含量较低的植物,如苜蓿。植硅体是由二氧化硅制成的微观矿物内含物,存在于许多植物中。虽然植硅体比牙釉质更软,但科学家们一直不确定牙齿磨损是否主要是由植物中的植硅体或矿物颗粒以及附着在植物表面的沙子引起的。为了评估植硅石的磨蚀作用,苏黎世大学动物园动物,异国宠物和野生动物诊所的六组豚鼠用三种不同的新鲜或干燥植物(苜蓿,草和竹子)喂养三周。饲喂豚鼠的植物具有不同水平的植硅石含量,范围为0.5%至3%,但不含任何粘附的颗粒。然后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检查豚鼠臼齿的牙釉质的表面形貌。这表明随着饲料中植硅石含量的增加,磨损更加广泛。
此外,还观察到植物的水含量起作用。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系统地分析了具有不同植硅体含量的新鲜和干燥植物的磨蚀性质。他们确定干饲料比同等的新鲜饲料导致更大的牙齿磨损。“我们在干草上喂养的豚鼠的珐琅质比新鲜的动物的珐琅质更加磨损和粗糙,因此是湿润的草,”该研究的负责人Daniela Winkler博士说。 JGU地球科学研究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吃过新鲜或干燥的苜蓿的豚鼠和吃过鲜草的豚鼠的牙齿表面质地上没有差异。“虽然在食用苜蓿和潮湿的草后,同样的磨损程度相似,Winkler指出,苜蓿或草生长的景观可能差别很大,这可能表明古生物学家如何利用牙齿磨损来重建食草动物的饮食和栖息地,这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错误来源。“我们经常尝试通过分析其化石牙齿的磨损,推断出相应动物的栖息地是什么样的。例如,较少的磨损表明动物可能生活在树木繁茂的景观中,有大量的牧草和树叶,而不是在草原占主导地位的草原环境中。此外,鲜草食草动物的牙齿表面纹理可能类似于食叶动物的表面纹理。我们需要在根据化石牙齿重建已灭绝动物的饮食时考虑到这些发现,“Winkler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