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鸟曾经重达半吨,在它的故乡马达加斯加的森林里,它比其他小生物高得多。但这种鸟在300年前就已灭绝。

现在,基于头骨扫描的新证据,科学家认为这只3.5米高的象鸟可能不像之前猜测的那样白天觅食,而是一种夜视动物。

关于马达加斯加的象鸟,人们知之甚少,它们的骨骼在该岛的沼泽中保存得很差,大多是碎片。直到最近,科学家还认为它们最近的亲戚是新西兰的巨型恐鸟(已灭绝)。他们还认为,像恐鸟一样,象鸟在白天也很活跃。

但最近的DNA分析表明,象鸟可能还有一个更近的近亲:不会飞的夜行几维鸟。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象鸟生活方式的信息,研究人员获得了两种象鸟的头骨,并用电脑断层扫描仪测量了它们的内部结构。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报道说,扫描结果显示,它们几乎没有负责处理眼睛所看到的东西的视叶。

科学家说,这意味着这些巨大的鸟几乎看不见。但一种象鸟的嗅球——大脑的嗅觉中枢——比预期要大得多,而另一种象鸟的则略大于预期。因为住在森林里的鸟类往往有更好的嗅觉,所以这似乎讲得通。

其小的视叶和放大的嗅觉中枢类似于几维鸟和濒危的鸮鹦鹉的大脑解剖结构,鸮鹦鹉是另一种夜间活动的新西兰鸟类。科学家说,这表明象鸟只在夜间活动,就像几维和鸮鹦鹉一样。

如果这是真的,就可以解释为何象鸟在人类入侵马达加斯加后还能存活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