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11,虽说满屏的“买买买”已转移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但仍然改变不了一个现实:今天还是“脱单节”!

“脱单”这件事,当然主要靠缘分,但是,如果有一份实用的“脱单攻略”,或许能让人茅塞顿开。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生代的“蝴蝶”时,意外发现了这份来自一亿年前的“脱单攻略”。这份“脱单攻略”的主角,就是它:

这个1亿年前的“蝴蝶”名叫丽蛉,被誉为“中生代蝴蝶”,也是当时的植物霸主——裸子植物的传粉红娘之一。专业点说,丽蛉是仅记录于中生代的一类具有长口器的脉翅目传粉昆虫。

中科院南古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刘青和张青青在王博研究员指导下,与中国农业大学、临沂大学等科研团队合作,利用27个丽蛉化石标本,对丽蛉的传粉行为、化学通讯行为及伪装行为等进行了详细研究,为了解丽蛉的生态多样性,重建中生代传粉昆虫与植物的生态关系提供了新观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这些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一亿年前的丽蛉们,为了生存和脱单究竟都做了哪些“攻略”。

做事专注高效

研究发现,丽蛉很“专注”,即取食专一,特定属种的丽蛉只取食特定裸子植物的花粉花蜜,绝不会出现“胡吃海喝”的情况。而它们的取食专一,也有效提高了它们的工作效率,即对裸子植物的传粉效率。

本次发现的丽蛉分别来自于白垩纪中期(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和中国早白垩世(1.2亿年前)热河生物群及侏罗纪(1.6亿年前)的燕辽生物群。

科研人员发现,不同种类的丽蛉“口器”长度不同,其中缅甸琥珀中丽蛉口器长度在0.6至3.2毫米之间,而中生代沉积岩中丽蛉口器长度在5至18毫米之间。

说到这个“口器”,我们必须要强行科普一下。

自1877年以来,达尔文首次注意到传粉蛾类长口器与兰花花管的长度匹配关系;此后,许多生态学家报道中认为,昆虫长口器与其取食植物的花管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了形态适应,即:昆虫口器长度与其传粉的植物花管长度接近。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缅甸琥珀中不同种类的丽蛉的口器长度也不同,即口器具有较高分异度。口器长度高度多样化反映了其取食植物和花管长度的多样性,表明传粉昆虫的生态位分化,在被子植物快速演化之前已经出现。

当然,昆虫的传粉生态位分化也提高了传粉效率(专注做事,效率必须高啊),进一步促进了白垩纪传粉昆虫和虫媒植物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