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航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中国生物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先驱,青岛鲁红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左绘媚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生物科技的不断升级与智能化。在左绘媚看来,行业创新基于自身产品特征与技术的创新,为此,她通过大量的计算分析和计算实验,深度挖掘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在生物大数据中的应用价值,解构多维数据背后的科学规律,研发出多项生物科技原创技术成果,有力地支持了生物科技的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工作。

随着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在原料采购、生产工艺、生产加工流程等环节的全面控制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类别食品的抽检,左绘媚发现很多食品存在微生物含量不合格、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例如,大肠杆菌、酵母菌、霉菌等菌群菌落总数超标,以及在食品中添加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包括添加违禁食品添加剂、禁用兽药、工业助剂,导致食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证。结合自身在生物科技领域以及食品加工的经验相结合,经过不断的尝试与调整,左绘媚于2021年3月,成功发布个人原创技术成果“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加工生产智能控制系统V1.0”。

相较于从前的食品生产加工情况,该系统的出现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管控有质的提升。首先,通过利用各种传感设备,系统可以实时收集和监控生产线上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实现对微生物状态的实时监测。其次,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参数和算法,自动调整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从而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生物菌群干预,降低生产误差,对生产过程做到自动化控制。同时,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生物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再者,系统还能够记录每个生产环节的详细信息,为食品的质量追溯提供依据,增加产品的透明度,提高消费者信任。此外,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能够及时发出预警,帮助企业及时处理,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左绘媚的“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加工生产智能控制系统V1.0”结合生物科技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自动化控制、数据分析和追溯等功能。该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进行实时监控,精确控制了原材料的特性,根据生物反馈自动调整生产参数,有效管理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同时该系统采用环保的生产过程,利用生物科技保持了食品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从而提升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优化了生产过程,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该技术成果的出现,改变了食品加工的旧有格局,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中国食品监管体系的完善、食品加工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有巨大促进作用,推动了中国食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支撑食品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目前,中国生物科技领域发展正处在由“大”向“大而强”转型的攻坚阶段,作为领先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领航者和中坚力量,不仅要及时地为行业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更要为行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青岛鲁红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绘媚积极参与行业活动,推动生物科技技术研发体系的规范和完善,规范工作流程,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她积极组织交流研讨会,将相关行业的杰出专家、企业家联系到一起对更多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信息进行探讨,不仅促进了行业内生物科技专家的交流互动,更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加速了产业链全周期的运营。

同时,左绘媚还利用自己在行业内权威组织机构重要领导人的身份,主动联系高校,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实习渠道,为青年人才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过渡搭建了桥梁,促进了企业与行业专业机构及院校的沟通联系。丰富了院校教育内容,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为行业源源不断地引入了青年人才,创新引才举措,加大育才力度,组建起专业的人才队伍,为生物科技行业人才成长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打造了高端生物科技研发人才样板,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为生物科技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革新进步的源动力。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面对日新月异的生物科技发展态势,左绘媚不惧征程、不忘初心、勇于面对不断探索,对行业未来发展满怀信心。在科技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战略这一指引下,左绘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促进科技与生物科技深度融合,催生出更多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相信在未来,她一定能够能继续在生物科技研发领域劈波斩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