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问“关于元旦的谜语(关于元旦的谜语有哪些以及答案)”,今天小编就关于元旦的谜语(关于元旦的谜语有哪些以及答案)这个问题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关于元旦的谜语(关于元旦的谜语有哪些以及答案)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猜谜环节,如“出水芙蓉”猜花名“莲花”,“热河边上好乘凉”猜景点名“避暑山庄”。有人说这是灯谜,不甚确切,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不是灯谜,是谜语。

清代纪晓岚有一副对联形象的揭示了谜语的内涵:

黑不是 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 和狐狸猫狗彷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

诗也有 词也有 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模糊 虽是短品 却是妙文

上联谜底:猜。 下联谜底:谜。

先说谜语。

谜语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独立于诗、词、曲、散文、杂剧、对联之外的又一种文学样式。2008年6月7日,谜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再谈灯谜。

谜语发展到了明代,灯谜从谜语中派生出来。从形式上看:自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上元节,人们张灯结彩。为了增加节日气氛,就在灯上粘上谜语,或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就这样灯与谜结合在一起了,至明代已相习成风。“灯谜”因此而得名。

从本质上讲,灯谜属于文义谜,主要从汉字上着眼。可以说:没有汉文字就不存在灯谜。灯谜是运用汉字的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笔划部首的象形离合,音、形、义的变化等特点,令谜底或谜面的某些或全部文字产生别解,从而使谜面和谜底之间达到相互扣合的一种文字游戏。如“复赛”,打一物理名词(卷帘格)。“复赛”汉语是“重比”意思,“卷帘格”意思是倒过来,即“比重”,再结合物理名词,就是“比重(zhong)”了。

把灯谜和谜语比较哈。同样以“花生”为谜底的谜面,事物谜谜语即“民间迷”的谜面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文义迷即“灯谜”的谜面是“木兰之子”,花木兰生的儿子。

再看一则灯谜。“清明前一日”猜一节令,谜底不能猜作“寒食节”,而要猜作“元旦”。谜面分两段,前三字“清明前”别解为“清、明两个朝代之前,从而推断出“元”(作“元朝”解),后二字“一日”拼合成“旦”字,因此谜底是“元旦”。这就是汉字的魔力,灯谜的魅力!

谜语和灯谜,有时并没有明晰的界限。看看曹娥碑故事,它是谜语还是灯谜呢?

公元143年,曹娥觅父自沉江中,县令尊其为孝女,设庙立碑。碑文情真意切,凄婉动人。蔡文姬之父、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经过此地读完这篇碑文,甚为感动,遂题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于碑阴,大家不知道啥意思。后来曹操、杨修路过此地,杨修解出此隐:“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所以后世称蔡邕为谜界宗匠,杨修为猜谜鼻祖。而“黄绢幼妇”成为谜的代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