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汪洋
背景:
本文件总结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行全球监测的临时指南(2019-nCoV)。当获得有关2019-nCoV病毒的新信息时,WHO将继续更新本指南。
本文件的目的:
本文件为WHO会员国提供实施对2019-nCoV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监测的指南。
监控的目标:
进行全球监控的目标包括:
1、监测发生人与人和/或人与畜传播的疾病趋势
2、在病毒未传播的国家迅速发现新病例
3、提供流行病学信息,以便在国家,地区和全球范围内进行风险评估
4、提供流行病学信息以指导应对措施
对监测的病例的定义
病例的定义是基于当前可用信息的,并可能随着新信息的积累而修订。各国可能会需要根据自身的流行病学情况调整对病例的定义。
一、疑似病例:
1、患有严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咳嗽,需住院)的患者,且没有其他病因能够充分解释其临床表现,且症状发作前14天内有去过中国或在中国居住的历史。
或
2、症状发作前14天内患有任何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和以下至少一项:
(1)与确诊或可能的2019-nCoV病毒感染患者接触
(2)在确诊或可能患有由2019-nCoV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正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中工作,或进入过该医疗设施。
二、可能病例:
对2019-nCoV病毒的实验室检测尚无定论,或泛冠状病毒检测中呈阳性,且无涉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实验室证据的疑似病例。
三、确认病例:
实验室检测确认被2019-nCoV病毒感染者,无论其临床体征和症状如何。
对接触者的随访的建议:
一、对“接触者”的定义:
涉及到以下任一项目者,即为接触者:
·为2019-nCoV病毒患者提供直接护理,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医护人员一同工作,探视过患者或与2019-nCoV病毒患者共处在同一个封闭环境中。
·与2019-nCoV病毒患者极近距离共同工作,或共处于同一个教室环境。
·与2019-nCoV病毒患者以任何方式共同旅行。
·在在研究中的病例出现症状之后的14天里,和2019-nCoV病毒患者共同居住于同一家庭。
二、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接触者进行监测:
·对于接触者,应从最后一次无保护接触开始,监测14天。
·接触者应自我限制其旅行和活动。公共卫生机关的监测,可以通过家庭访问、在线访问或电话来检查症状。
·任何患病并符合病例定义的接触者将被定义为疑似病例,应进行检测。
·应查明和监测任何新发现的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接触者。
对实验室检测的建议:
对任何疑似病例都应进行检测。然而,根据传播的强度、病例数量和实验室的承载能力,可能只能对随机选取的疑似病例样本进行检测。
如果资源允许,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检测(例如借助哨点监测),以便更好地评估病毒的完整传播范围。
根据临床判断,临床医生可能会选择对不严格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进行检测,比如医护人员中出现数量可观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向WHO报告监测数据的建议:
对被大规模影响或人传人的国家:
每日汇总数据:
WHO要求尽可能按第一行政级别(如地区、省、州、直辖市)报告新确诊的和可能的病例和死亡人数。
为密切监测2019-nCov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如疾病随时间的推移和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严重程度,要求每周共享以下信息:
每周汇总数据:
•自疫情爆发以来的累计病例和死亡人数。
•每周报告的病例数、死亡数、住院数和严重病例数。
•按性别和年龄组划分的每周病例数、死亡数、住院数、严重病例数(年龄组使用:0- 4,5 - 14,15 - 24,25 -59及大于等于60;或类似区间)。
•2019-nCoV病毒检测阳性的实验室检测总数。
•如果可能,需报告随访中的接触者数量和新确认的接触者数量。
向WHO报告的程序和基于案例进行报告的程序类似。
对样本收集的建议:
下呼吸道标本对2019-nCoV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可能高于上呼吸道标本。WHO建议收集下呼吸道标本,如痰液、气管内抽吸物或支气管肺泡灌洗,以便尽可能进行2019-nCoV病毒的检测。如果患者未出现下呼吸道疾病的体征或症状,或临床上需采集下呼吸道疾病标本,但难以进行采集,则应采集上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抽吸物,或联合采集鼻咽抽吸物与口咽拭子。
如果在强烈怀疑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中,最初的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应对该患者进行重新取样,并从多个呼吸道部位(鼻子、唾液、气管内抽吸物)中采集标本。可以收集额外的样本,如血液、尿液和粪便,以监测病毒的存在和病毒从不同体腔中排出。
当血清学检测可用时,WHO建议也应尽可能的收集成对的急性和恢复期血清用于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