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追踪青少年睡眠模式的为期 7 天的新研究发现,白天的消极情绪与更严重的睡眠/觉醒问题和更短的睡眠时间有关。幸福与较低的睡眠/觉醒问题有关。但睡眠活动记录仪显示出有些不同的结果。该研究发表在《儿童发展》杂志上。

与睡眠有关的问题困扰着全世界很大一部分青少年。睡眠持续时间短与青少年白天嗜睡有关。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通常是其他心理问题的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在青少年睡眠中起着重要作用。情绪会影响睡眠质量,但情绪也会受到睡眠相关问题的影响。睡眠和情绪之间的关联似乎是双向的。

青春期是研究睡眠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发展时期。青春期发生的荷尔蒙变化已被证明会影响睡眠动力。这些被认为导致青少年想要晚睡,而不是减少他们需要的睡眠量。此外,青春期的大脑发育可能主要发生在睡眠期间,并且已被证明可以支持情绪调节。

为了研究睡眠和情绪之间的关系,Chrystyna D. Kouros 和她的同事分析了第四波奥本大学睡眠研究的数据,这是一项专注于睡眠和健康的纵向研究。该研究包括 323 名青少年及其家人。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 17 岁,52% 为女性。该研究跟踪了他们 7 天的睡眠行为。

通过让参与者佩戴活动记录仪(一种记录肢体运动的腕戴式设备)来客观地评估睡眠,并通过让青少年记每日睡眠日记来主观地评估他们在其中回答有关当天睡眠的一些问题。研究人员解释说:“青少年佩戴活动记录仪的每个晚上,他们还完成了每日睡眠调查,他们在调查中用 5 分李克特量表对他们当天的感觉进行了评分。”

根据他们的回答,对参与者在每一天的情绪进行了评估。体动记录仪记录用于估计睡眠数量、质量和效率。睡眠效率是一个人用于睡眠的时间占他/她在床上花费的总时间(试图睡觉)的部分。

结果表明,更高的幸福感与更少的睡眠/觉醒问题相关,但在评估幸福感的第二天晚上的睡眠效率略低。更多自我报告的睡眠/觉醒问题与同一天更明显的负面情绪有关。更明显的消极情绪与更多的睡眠时间和更有效的睡眠有关,这两者都由活动记录仪记录。

当将睡眠特征与第二天的快乐和消极情绪进行比较时,结果显示睡眠持续时间更短,睡眠和醒来的问题更多与第二天更消极的情绪有关。然而,这些结果仅针对主观睡眠测量,而非客观测量。

“更好的情绪(更高的幸福感和更低的消极情绪)预示着更好的睡眠质量,而更差的情绪预示着更差的睡眠质量,”研究作者写道并得出结论,“为了入睡,人们必须感到安全并进入放松状态。为了对环境中的威胁保持警惕并有意识地处理信息,人必须保持清醒。有可能白天经历消极情绪或低积极情绪的青少年在夜间反省,这是一种认知睡前唤醒状态,青少年在这种状态下保持有意识地处理思想。”

虽然这项研究对了解睡眠的心理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作者指出,一些活动记录仪测量结果与他们的预期和主观测量结果背道而驰。此外,所有关联都在大致相同年龄的青少年中进行了检查,不同年龄的人的结果可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