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3岁时,我给她配齐了保险,而为了研究她的保险,我花了1年的时间研究...
傻了吧唧的宝贝女儿
一、重疾险怎么买少儿重疾险是在孩子患病时,只要满足约定条件,不用凭发票报销就能获得赔付
这可以帮助咱们家长解决看病、陪护、长期治疗、康复、营养等费用
挑选少儿重疾险,应该考虑挑选保障更全、保额更高、配置更灵活的产品
·
A、保障更全① 是否覆盖少儿高发疾病。
少儿高发疾病与成人不同,对少儿高发疾病的覆盖度越高,保障就越全面
男、女生高发疾病也略有差异
② 是否包含长远期的重症多次赔付责任。
不分组赔付最好有3次以上,间隔期不超过1年,与特定疾病二次赔不冲突
分组赔付最好有6次以上,间隔期不超过180天,6大高发疾病尽量在不同组,恶性肿瘤要单独分组
③ 是否包含癌症二次赔付和心脑血管疾病二次赔付责任。
间隔期都不超过3年,要包含新发、复发、转移和持续4种情况
最基本的是额外赔付一次,少数优质产品可以赔付两到三次
④ 是否有长期或终身的保障期限
如果只能保障30年的产品,不建议考虑
·
B、保额更高① 是否包含少儿疾病额外赔付责任
少儿特定疾病责任,一般定义的疾病在10-20个,与重疾叠加赔付,赔付额超过100%
少儿罕见疾病责任,一般定义的疾病在5-10个,与重疾叠加赔付,赔付额超过100%
② 是否包含少儿年纪额外赔付责任
一种是特定年龄,比如18岁前,额外赔付
一定是特定年限,比如前29年,额外赔付
③ 是否有次数额外赔
比如第一次100%,第二次120%,第三次140%,以此类推,等等…
·
C、必要责任不能缺失,无关责任不要附加① 轻、中、重症豁免
必须要有,如果这个责任还需要额外附加,一般这个产品都比较差
② 身故免责
必须与重症分开描述
③ 身故/全残责任
不必须,所以如果是可选责任最好
④ 疾病终末期责任
不必须,不是加分项
⑤ 各类住院补贴责任等
不必须,不是加分项
感觉她短发的时候更好看
二、医疗险怎么买少儿医疗险是在孩子看病治疗时,凭发票报销看病费用的,弥补医保的不足。
医疗险比重疾险复杂一些,大致分为三类:百万医疗、中端医疗和高端医疗,根据自己所在城市的医疗水平、医疗环境以及平时自己的就医习惯选择。我给女儿只配置了百万医疗。
·
A、百万医疗① 保障额度
100w以上,一些可以达到几百万以上,还有因为特定重疾的额外报销额度
② 免赔额
一般5000-10000,也有部分产品可以做到0免赔,但是保费比较高
③ 保障范围
一般只包含住院和住院前后门急诊,不包含纯门诊治疗费用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普通部
医保内外用药
④ 有社保/无社保版
即使孩子有社保,也要考虑平时就医环境社保卡是否在身边,有社保版在就医时非医保就医时,只能报销60%左右
·
B、中端医疗① 保障额度
从十万到上百万都可以选择
② 免赔额
可以做到0免赔,也可以选择比较高的免赔额度
③ 保障范围
可以包含门急诊费用,也涵盖住院治疗费用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普通部、特需部和国际部
医保内外用药、外购药
少部分产品支持直付
·
C、高端医疗① 保障额度
最高可做到几千万
② 保障范围
全球范围内的就医选择,涵盖公立、私立和昂贵医院
支持医院直付
部分产品核保不看既往症
三、意外险怎么买少儿医疗险,给孩子配置时,多考虑意外医疗的条件,不要过多考虑身故/残疾的赔偿,毕竟这类事情发生几率低,带来的直接经济伤害也不高,反而更多的是情感伤害。
意外医疗主要考虑保障范围和保障额度两点
A、 保障范围① 是否不限社保用药
部分产品只报销社保内用药,这就大大减少了保障能力,一定要选择不限社保用药的产品
② 是否包含疫苗责任
部分产品包含因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或偶合症发生的门急诊、住院医疗费用
③ 是否包含猝死责任
猝死主要由心脑血管疾病诱发
对于成人意外险来说,高强度工作,比如金融业、IT业等是需要考虑猝死责任的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猝死责任不是必须的
·
B、保障额度① 免赔额
有0免赔的产品,也有300免赔的产品,具体选择哪一款,看保费,综合考虑
② 报销比例
有100%报销,也有80%报销的产品,尽量选择高报销比例的产品
③ 有社保/无社保
在购买了有社保版,但是就医未用医保卡时,报销比例不同,平均为60%~70%
因为意外发生的特殊性,尤其是出外游玩时可能发生意外,孩子的医保卡未必带在身边,反而导致报销不足,可以考虑选择无社保版
四、教育金怎么买教育金是一种储蓄类产品,保障的是孩子教育支出因家庭财务出现问题产生的风险。
A、买对很重要并不是能返钱、能涨利息的都叫教育年金,一定要确定产品类型和条款是否正确
·
B、用IRR评价教育金教育年金是强制储蓄,最重要就是看收益,收益越高,产品越值得购买。
只是,很多产品将形态设定成“独特样式”,让人很难直接算出收益,比如▼
产品A:
每年存1w,连续10年,产品保额12980元。15岁开始领3年50%保额的高中教育金;18岁开始领4年75%保额的大学教育金;22岁开始领3年100%保额的深造教育金;30岁领回所有保费,合同结束。
产品B:
每年存1w,连续10年,产品保额3540元。5岁开始每年领100%基本保额;18岁开始领4年200%基本保额;28岁领10倍保额,合同结束。
这两个产品“保障期限”、“给付周期”都不一样
乍一眼看上去 “各有各的好”,难以分辨
所以我们通过 IRR 来计算▼
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可以用IRR来比较
这样就能一眼看明白,选A还是B了吧
Tips:根据这么多年的经验,我发现IRR 越高的产品,责任内容越简单,越不需要花里胡哨IRR 越低的产品,责任内容越丰富,越需要消费者算不清楚同理,如果你去银行时,客户经理给你看一个产品,产品描述更场景化的,往往实际IRR也越低
五、购保常见误区误区1 | 我不重要,把最好的给孩子!许多朋友自己一个保险也没买,但是希望先给孩子配齐保障,这是有极大风险的
因为保险解决的,是因为各种原因给家庭带来的经济风险
而家长才是家庭经济的支柱,一旦家长出了风险,家庭丧失了经济来源,你想想,家庭会变成怎样?
如果家长已经给自己配置了保险,在出现风险后,经济上可以快速得到补偿,家庭仍然可以正常经营下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古月(化名)是一名IT工程师,是我的前同事在女儿刚满月的时候,她就给孩子配置好了所有的保险,但是却没有给自己和老公却没有买他们觉得孩子还小,更容易生病;自己这么多年身体都好的很,应该问题不大但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不凑巧,19年她被查出患有「肺腺癌」天,突然就塌下来了她老公前些年做生意失败,从此一蹶不振她一直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治病,她向公司请了长期病假,公司每月给她70%的工资,还为她募集了3万多元的捐款可是,治疗癌症,真的杯水车薪...2021年,因为疫情,她所在的公司倒闭了,她的家庭也失去了经济来源在“卖房治病”和“放弃治疗”之间她选择把房子留给孩子...
·
误区2 | 我要一次到位,配个最好的!① 没有一步到位
保险产品的设计也是慢慢调整优化演变而来,比如重疾险,十几年的时间内,已经迭代了8个版本,保障越来越全,条款越来越完善,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产品出现。
② 保险产品也没有最好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A、B两款产品,A的条款好,保的病多,赔的也多,我觉得A最好,可是我身体有异常,核保过不了。B虽然条款不如A,但是核保比较松,可以为我承保,那B对我来说才是最好的产品。
③ 保额也是一步步补充上来的
比如我自己,2002年的时候,就给自己在中国人寿买了一个保额5w的“大病保险”那时候的5w已经是一笔巨款了可是20年后还够用吗?肯定不够!那我必须给自己补充额度,再追加一个50w额度的重疾险才够。
买了保险后,也需要定期去看一下有没有“额度缺口”,有没有“保障缺口”
如果有,就赶紧补上。
·
误区3 | 身边人买了这款,我也跟着买吧买保险不是买手机,不能别人买啥你买啥
如果想跟着别人买保险,那就先问问自己
我和ta现有的保障,一样吗 ?我和ta的经济状况,一样吗 ?我和ta的风险偏好,一样吗 ?我和ta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一样吗 ?我和ta的身体状况,一样吗 ?我和ta的家族病史,一样吗 ?如果答案都是“否”,你确定能跟着ta买保险吗?
我高中同学,魔Sir(化名),在华为工作,17级他想买重疾险,见我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懂,反正我信你,你买什么我就买什么可是,我买的产品,他根本就买不了因为他自己有甲状腺结节,4a,我买的重疾险,他根本过不了核保所以最后我帮他选择了另一款产品,尽管责任看上去比我的差一点,但是好歹是除外承保了
保险不是标品,不是工具,一定要选择符合自己的产品
一个粉丝(其实我在抖音还是个小网红)请我帮忙找一款后期现价高,但是前期低的产品,然后趸交了一大笔钱我问他为什么,以为明明我可以找一款前、后期现价都很高的产品给到他直到2年后,我才明白,因为一些原因,他需要在短期内降低资产总额来......(此处省略1w字)所以你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不是吗
·
误区4 | 保险责任肯定越多越好保险产品的定价都是跟着责任走的
责任越多,成本越高,定价也会越高
但很多产品责任并非这类保障的必要责任,如果产品必选责任包含了这些“非必需责任”,就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会提高定价,而这些责任我们可能永远也用不上,那就花了一份冤枉钱...
举个例子“重疾险的疾病终末期责任”看上去这是一个万金油的补充责任,在规定的所有病症之外,只要有无法医治的病,医生开具了病人处于疾病终末期的最终诊断书,就可以理赔了。但在实际临床情况是,因为专科医生开具疾病终末期的最终诊断书后,是需要负全责的,所以他们会尽全力抢救病人,而不会给病人下达疾病终末期的最终诊断书。那这个责任你就永远也用不到了,而你实际上为这个责任花了钱。
·
误区5 |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一定要把保额做高孩子在0-10岁时,正是父母的事业上升期,还没有到达收入顶峰,也正刚刚经历过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这些巨大开销过程的时候,家庭此时的存款和现金流都不太充裕。
保险是一种保障,是一种资产,但是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差。如果一定要把保额做足,就意味着会占用更多的现金流,对家庭的日常生活一定会造成影响。
为了做满额保障而降低了生活质量,不是一种最好的平衡状态。
我的意见是,给孩子配置的保险,不宜占用家庭过多现金流
没必要在现金流不太充裕的情况下给孩子配50、100w的保额
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也可以先小额保上,过几年收入提高了,大额支出也减小了,再逐渐加保
思考题:为什么有些业务员不顾你的家庭经济情况,一味建议做高保额?
·
误区6 | 赔付概率100%的产品最划算很多人不爱买保险,主要是觉得如果自己没病没灾,钱就白交了
所以保险公司出了一种具有诱惑力的产品——“保证100%赔给你,不让你花冤枉钱”
吕工(化名)2019年买了一款某都会的保险主险:两全险,至75岁,保额20万,保费3362元,缴纳20年附加:重疾险,至75岁,保额20万,保费3156元,缴纳20年买的时候业务员告诉他,75岁前你生病或者身故都可以赔20万,如果到了75岁既没身故也没生病,我照样给你20万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诱惑?不管怎么样都有钱拿!赔付概率100%啊!吕工毫不犹豫的就给全家都配置了这种保险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两款保险的价格都是高于市场平均价的,除此之外如果发生了重症赔付,两全险的责任也随之终止简单点说,花了两份钱,但只有一份保障!因为无论如何,他要么生病,要么身故,要么健康,都只能赔20万同样的钱,可以正常配置一份重疾险和一份增额寿,最终可以回来40万
这种情况主要是消费者 “缺少对比途径”、“信息不对称” 加上某些业务员故意 “误导销售”
所以买保险之前一定要算清楚,看起来越划算的产品,越要当心可能存在陷阱
六、 写在最后最后再说几点我的心得:
① 先大后小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但父母才是家庭的支柱。所以我在给孩子配置保险的时候,同时也把我们整个家庭的保障都配置全了
② 别盲目跟风 :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确很多人都会给孩子配置教育金,但是我没有,因为我给她选择了陪伴终身的年金产品。
⑤ 购买金额 :丰俭由人,但是一定不要占用家庭过多的现金流。配置保险的那一年,正是我事业的转型期,家里经济不是太好,因此在给自己配置的重疾险时只保到了70岁,这两年家里经济环境好一点了,所以也给自己又补充了保障终身的重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