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在我国,芳香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上,先秦时期《山海经》中,从周代开始的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等习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熏炉,都记载或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有用芳香药物防治疾病的经验,以及辟秽消毒、清洁环境的风俗习惯。
发展
至秦汉时期,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国外香味药物传入我国,芳香疗法的内涵得以丰富和发展。人们随身应用香囊、香枕、熏炉等香疗方法已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俗。到宋元时期,中医芳香疗法进入全盛时期,仅《太平圣惠方》中以香药命名的方剂就达120余首,苏合香丸、安息香丸、沉香降气汤等著名的香药方剂流传至今。
芳香疗法作为中医药伟大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随着经验的积累、理论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芳香疗法作为辅助医疗的一种,其安全性和功效性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用各种芳香药来防治疾病,已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
现代应用
现代芳香疗法传承了古埃及、古印度等古文明精髓,于20世纪20年代起盛行于欧洲,主要指通过嗅吸或按摩等方式,应用芳香植物活体香气或精油的香气物质,经由人的嗅觉通路或透皮胃吸收作用于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调节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舒缓精神压力与增进身体健康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具体分类
芳香疗法一般可以通过芳香嗅吸疗法和芳香按摩疗法来进行。
嗅吸疗法利用嗅觉通路机制,由挥发性香气分子刺激鼻黏膜中的嗅上皮细胞,兴奋嗅感受器产生电信号,并将信号传送至嗅球进行加工,经过神经反射作用于大脑的相应部位而产生作用。
芳香按摩疗法是将精油通过按摩等多种方式应用到皮肤黏膜上,由于芳香物质多为脂溶性小分子,可穿过角质层被皮肤黏膜吸收,进而作用于大脑等相应靶标,以舒缓精神压力与增进身体的健康。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扩香、喷雾、泡浴等多种应用方式实施芳香疗法。
现代芳香疗法应用最多的香源便是精油,精油是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种子或花朵中经过水蒸气蒸馏法、冷压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提取方法提炼萃取得到的挥发性、油溶性、有特征性香气的一类芳香物质。
人们将这类可以提取精油的植物称之为芳香植物,芳香植物一般可分为以下六类:
柑橘类:如佛手柑、葡萄柚、柠檬等;
青草类:如柠檬草、掌形玫瑰、香根草等;
药草类:如白芷根、紫苏、鼠尾草等;
辛香类:如肉桂叶、欧薄荷、生姜等;
木本类:如白千层、樟脑、黎巴嫩柏、柏树等;
香脂类:如安息香、甘菊、乳香等。
本文选自《家庭用药》2021年第7期18-19页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蔡骏
(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