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五四制

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6、《闻一闻 尝一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鼻子可以分辨多种气味,舌头可以尝出多种味道。

2、能利用多种感觉器https://www.shimengyuan.com/nianji/902.html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3、能围绕“观察水果”这https://www.renjiaoshe.com/kexue/一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水果。

教学重点:知道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 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 鼻子可以分辨多种气味,舌头可以尝出多种味道。

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水果的形态特征并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这些特征。

课前活动

1、分组:张衡组,仲景组,冲之组,道元组,思邈组。

老师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的名字作为小组的名称,是希望大家向这些科学家一样,刻苦,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家课后可以通过网上查阅和图书阅读来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知识。

2、检查实验器材:托盘,纸杯,镜子,纸巾,小桶,卫生筷,猕猴桃、香蕉、桂圆、芒果、苹果,果盘,小叉子,自己的喝水杯。

3、课堂要求:

动脑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听讲,虚心倾听。

注意安全,听从指令。团结协作,争取优胜。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不仅需要科学榜样的引领,也需要科学规范的指导。用科学家的名字作为小组的名称,既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为学生打开了科学探索之门。检查实验器材环节意在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堂具体要求以儿歌形式呈现,能向学生渗透科学课堂常规要求,让学生在科学课上善思善言,安全规范,团结向上。】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旧知搭桥--看、听、摸

师:(展示两杯液体)你知道哪一杯是酱油,哪一杯是牛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褐色的是酱油,白色的是牛奶,没有颜色的是盐水。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用眼睛看颜色。

师:用眼睛看颜色,我们就能区别开。(张贴图片和板贴)

师:(播放钢琴和小提琴乐曲)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个是钢琴,第二个是敲鼓。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听出来的

师:用耳朵听声音,我们知道了乐器的种类。(张贴图片和板贴)

师:一杯温水,一杯凉水,怎样区别开?谁来试试?其他同学仔细看。

(一生上讲台摸一摸并说出答案)

师:他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手摸一摸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

2、新疑铺路--闻和尝

师:老师还需要大家帮个忙。不打开盒子,你怎么知道盒子里有什么?

能看到吗?听听试试?摸一摸呢?

都不行,这个盒子又不能打开,怎么办呢?

生:(上讲台,透过小洞闻了闻)是姜。味道很呛!

师:他是什么方法知道里面是姜的?

生:用鼻子闻了闻。

师:(张贴图片和板贴)你们都相信他的说法吗?

师:科学研究,既要有办法,也要学会问到底。这位同学说是姜,我们依然需要验证一下。(打开验证)

师:真的是姜。用鼻子闻一闻气味,也是收集信息的一种好方法。

感谢你给大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这块蛋糕奖励给你。

蛋糕什么味道?

生:(吃一口蛋糕)甜的。

师:蛋糕是甜的,他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嘴尝的。

生:用舌头尝的。

师:其实,我们是用舌头尝味道的。(板贴)

这一节课,咱们就来学习“闻一闻 尝一尝”(板贴)

【设计意图:看、听、摸是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观察方法,通过你知道吗?你怎么知道?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官去观察物体,从而引入本节课题:除了看、听、摸可以认识事物,还可以通过闻一闻,尝一尝的方法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合作探究

1、活动一:观察鼻子、舌头

师:要想研究闻一闻,尝一尝,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鼻子和舌头。

请大家用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鼻子和舌头,也可以和小伙伴互相观察,讨论一下,看看鼻子和舌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

(学生小组活动)

师: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大家的发现。

生:鼻子有两个洞,用来呼吸的

生:鼻子里面有细毛,能把鼻涕挡住,能挡住脏东西。

生:舌头上有红色的点点,感受温度和味道。

生:舌头很软,吃东西

生:我的舌头跟别人的不一样,有两个尖儿。

师: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说的也很全面。

这里有两个谜语,我们一起看看谜底是谁。

左边一个洞,右边一个洞,是香还是臭,问问它都懂。

白门楼,红围墙, 里面住个红姑娘,酸甜苦辣她都尝。

(学生猜谜语说鼻子特点和功能)

师:我们一起来看:鼻子是嗅觉器官,舌头是味觉器官。(领读两遍)

2、活动二:怎样闻、怎样尝

师:认识了鼻子和舌头,我们需要学习规范的闻一闻和尝一尝的方法。

你觉得在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不能靠太近。

生:不能随便闻。

生:用手扇一扇。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这是正确的闻的方法。(课件展示)

这样可以减轻强烈气味货有毒气体对鼻子的刺激。

对不知道气味的物体不要随便闻。(再次强调“不要随便闻”)

师:闻要讲究方法,那尝一尝应该注意什么?

生:不能随便尝。

生:尝一点点就行了。

生:方法总结

生:要把水果洗干净,吃一小口。

师:刚才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安全第一,所以不能随便常。

已知安全的情况下,品尝液体时要小口喝仔细品。

用筷子蘸着尝的时候,筷子伸进液体不要太深,手拿着的一端要高于蘸有液体的一端。

不能保证安全时,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意品尝。

为了更准确地辨别味道,尝完一种物体后要漱口。

3、活动三:闻尝辨物体

师:学会了闻一闻、尝一尝的方法,接下来我们用闻一闻、尝一尝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吧。老师给大家准备了1、2、3号三个纸杯,里面装着白醋、糖水、盐水。但我忘记贴标签了,请你用刚才的方法把它们区分开,并贴上正确的标签。

在实验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下,我们先闻再尝,还是先尝再闻?

生:先尝再闻。

生:先闻再尝。因为如果能闻出来的话就不用尝了。

师:说得非常有道理,观察物体时,我们通常是先闻再尝。接下来,小组开始实验,注意方法一定要规范,准确。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提醒学生使用规范准确的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我先用闻的方法,知道了2号杯里是白醋,然后我用尝的方法知道了1号杯里是糖水,3号杯里是盐水。

师:说得很完整,很条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鼻子舌头、学习闻和尝的方法、使用闻和尝的方法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学习过程:认识感官-学习方法-使用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

三、学以致用

师:除了桌上的水果,老师还带来一个大家伙—西瓜。我们一起用学过的方法来观察一下西瓜。(屏幕呈现思维导图)

师:西瓜是什么样子的?

生:西瓜是绿色的,有条纹,圆圆的。

师:这是先看颜色、形状等等

师:拍一拍,西瓜会发出什么声响?

生:咚咚响。

师:这是听一听。生活中,我们一般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西瓜是不是成熟了。

师:看过听过,我们应该摸一下了。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生:西瓜的表皮很光滑。西瓜是硬邦邦的。

师:闻一下呢?

生:闻不到气味。

师:最后尝一下西瓜的味道。西瓜是什么味道的?

生:甜的。

师:你看,我们用看、听、摸、闻、尝五种方法观察了西瓜,这也是我们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五种观察方法。(张贴板贴)

接下来,就请大家用这五种方法,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水果。每个小组可以观察2到3种,小组之间互相说一下自己的发现,老师说实验结束时,要快速地把东西整理好。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师:眼睛、耳朵、手、鼻子、耳朵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物,它们是我们的感觉器官。也就是“感官”。(板贴)

它们对我们帮助这么大,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大家看看这几位小朋友的做法对吗?

(播放一组图片,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西瓜,引导学生学习综合运用五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细节。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也是对整个第二单元的整理,更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提高科学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闻一闻、尝一尝。

生:我知道了眼睛、耳朵、手、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生:我知道了要保护自己的感官。

生:我学会了观察要用五种方法。

师:看,听,摸,闻,尝,是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用的五种观察方法。要想全面、准确地观察一个物体,以上5种方法通常是综合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回顾整理,能让学生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尝试总结并交流,是培养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培养完整的科学表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五、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生活离不开科学,而观察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老师送给大家三句科学名言。

请同学们课后用我们学习到的方法,观察你想观察的任何东西,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拓展作业,可以让学生继续开展科学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科学探究习惯。】

下课!

(提醒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带好自己的东西,安静整齐地离开实验室。)

感官作用(拓展资料)

每一种感官既能出色的发挥作用,同时,各种感官也在同时帮助我们收集大量的信息。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人依靠自己某一种感官,成为一个行业中非常厉害的人。

比如,织布厂的染色师傅,能区别出40-60种黑色色调,调琴师能依靠自身听力调出音准非常标准的钢琴,工人师傅在施工时靠手摸就能知道砂石的比例是否合格,香水体验师能靠自己的鼻子辨别出一种香水添加了哪些香料,品酒师能用鼻子和舌头辨别出一款葡萄酒的产地、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