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台湾人最喜欢去旅游的国家第一名,而日本和食在台湾也非常受欢迎,从日常生活常见的超商饭团、咖喱饭,到餐厅菜单上的生鱼片、天妇罗等料理,对多数台湾人来说都已经很熟悉。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日本和食,今天就要分享2个跟日本和食有关的小知识!

吃寿司及生鱼片时不可或缺的山葵,往往被认为是日本特有的提味佐料。其实,山葵还分成西洋山葵和日本山葵。

西洋山葵是欧洲原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纪元前希腊人已懂得使用;一世纪左右,罗马帝国也拿西洋山葵来做为辛香料使用;十三世纪的德国人则用西洋山葵制作酱汁,后来传到英国。在西洋料理中,西洋山葵经常与酱汁和烤牛肉一起食用。

另一方面,日本山葵是日本原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日本发展出独特的使用方法。日本山葵最早出现在飞鸟时代的飞鸟京苑池遗址(奈良县明日香村)出土的木简上,可见飞鸟时代的日本人已知山葵这种植物的存在。此外,撰写于平安时代的日本最古老药草辞典《本草和名》中,也有关于「山葵」的记载,当时是被当作药草使用。

自然生长的山葵到江户时代初期,才开始以人工栽培方式种植,最早种在静冈市一带。进献将军的山葵风味深受德川家康喜爱,据说他还曾下令不得外流。一直到文化.文政年间(一八○四〜一八三○年),山葵才演变为现今这样用在寿司上的提味佐料。当时江户掀起一股吃握寿司的潮流,山葵也跟着一口气普及于庶民之间。

Photo:Pixabay@jinny_kuan

入口呛鼻的辛辣山葵,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寿司提味佐料,其实是有原因的。能够去除鱼腥味、衬托生鱼片的美味当然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山葵具有抗菌效果。

江户时代不像现代有冰箱,对食品卫生还是存在风险和疑虑。在那样的环境下,江户时代的人们从经验中学到山葵具有抗菌效果,便将这种植物活用来预防食物中毒了。能消除鱼腥味、又可预防食物中毒的山葵,对嗜食寿司和生鱼片的日本人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提味佐料。

最常见的饭团为何不是圆球、圆柱状,而是三角形?

一提到饭团,多数人立刻想到的大概是三角饭团吧。

现代人可在便利商店或超市里买到各式各样不同口味的饭团,其中大多是三角形。然而,饭团原本没有固定形状,除了三角饭团,也有圆球状或圆柱状的饭团。因为是用手捏制定型的饭团,会捏成球形和圆柱状也很自然。

一九八七(昭和六十二)年,石川县能登半岛鹿西町(现在的中能登町)发现弥生时代的「杉谷茶畑遗址」,在此出土了日本最古老的饭团化石。这块化石是状如小石头的碳化米块,形状为前端尖起的三等边三角形。由此可知,本在弥生时代就有三角饭团了。

此外,这颗饭团没有被吃掉而成为化石保存下来,可推测它原本就不以食用为目的,而是制作来供奉神明的神馔。日本自古以来认为神明栖宿于山中,三角形又象征山的形状,三角饭团或许可说是源自对神明的信仰。现今日本有些地方还留有喜庆节日时,制作饭团供奉神佛的习惯,也可视为上述神馔的延续。

Photo:Pixabay@subarasikiai

以这种方式诞生的饭团,在奈良时代初期的《常陆国风土记》中已可看见,当时用的名词是「握饭」。此外,江户时代后期的《贞丈杂记》中也有「所谓屯食即为握饭」的记载,这里的「屯食」指的是宫中举办仪式或宴会之际,赐给随从或臣子的食物,被视为饭团的前身。

还有江户时代后期的《守贞谩稿》中,也有「三都(江户、京都、大阪)形状皆未固定,京都及大阪多做俵形(圆柱形),上面沾一点黑芝麻,江户则多为圆形或三角形,很少使用芝麻」的纪录。由此可知,三角饭团在当时的江户已很常见。

现在市面上贩售的饭团几乎都是三角形,这是受到便利商店文化的影响,因为三角饭团最方便食用与运送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