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老鼠与饥饿老鼠的生命对比,映证自由价值观的空壳化本质
——西方人不懂自由之19
上世纪二十年代,有科学家做了一个老鼠分组对比实验。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一分为二,对甲组给以充足的食物让其饱食终日,对乙组则只提供需求量一半的食物,逼着乙组老鼠还得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求饱足。试验的结果是,甲组饱食老鼠的生命力变得孱弱,基本未到中年就夭折,乙组饥饿老鼠反而皮毛光滑,皮肤绷紧,行动敏捷,比甲组老鼠的生命状态要好很多,基本得以善终。
深入的研究还表明,乙组饥饿老鼠的免疫功能乃至性功能,也比甲组饱食老鼠要强,各方面基本展现了一般老鼠的正常生命力。后续科学家触类旁通,扩大实验对象范围,又做了一系列实验,涉及细菌、苍蝇、鱼等生物,结果与老鼠分组实验惊人相似。最后科学家又以与人类极为接近的猴子做实验,结果仍然如出一辙。看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不仅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放之众生而皆准。饱食老鼠看似无忧无虑,其轻松享受生活的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但结果却造成了比较差的生命展现,身体状况、寿命等远不如那些需要自己觅食的饥饿老鼠。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无它,只因生命的本性就是攻艰克难,就是吃苦而非享乐,生命只能生于忧患。
在千万年、数亿年的生命发展历程中,生命的产生、存续与发展,当然有种种良好的适应生命需要的外在条件,如果不是因为地球各方面条件正好凑合,也不可能有地球生命出现。尽管如此,但地球生命也从来谈不上是温室中培养的花朵,每一个具体生命的展现历程,总是遭遇到太多的艰难困苦,能够存续发展至今的生命类型,都是不断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砥砺奋进的结果。进化论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背景就是各种艰难困苦的生存场面。因为这样的产生与发展的长期历程,生命很自然地养成了攻艰克难的本性,或简单说吃苦的本性。生命的内在机能就是要攻艰克难,当遭遇各种艰难困苦的场面时,生命的机能反而能够得到正常发挥,生命之花反而开得更艳。
当然,反者道之动,吃苦的生命也有休憩放松的需要,因此在其本能欲望体系中形成了追求享乐的欲望,以使生命不致于过劳死。但享乐欲望之留存,正因为享乐从来不是生命的主流状态,因此这一欲望的存在不会影响到生命本性的正常发挥,反而有保护生命不致于过劳死的价值。因为吃苦的生命本性,生命总需要走在吃苦的常道上,才能维持生命的正常历程,才能维持生命的健康存续和发展。即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之,恒常化的享乐状态将使生命本性被掩蔽,生命的正常机能得不到发挥,生命将因此枯萎,反而成了生命的毒药,乐极生悲,是其不可避免的结局。
人类的生命继承于动物生命,动物在其千百万年的发展历程中养成的吃苦本性,也必然为人类生命所继承。虽然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但生命本性却不可能因此随之而变。人不能沉迷于享乐,而需要主动吃苦,如此才能顺应生命本性,长保我们的健康体魄,从而得以真正享受快乐幸福的生活。
但是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与我们的自由主题又有什么关系?
其关系是在于,当自由价值观被用以从正面建设我们的快乐幸福生活时,正好涉及到生命本性如何展现的问题。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西方个人主义自由有着反击封建压迫的否定性价值,但缺乏从正面创造快乐幸福生活的建设性价值,在养生富足的当今时代,所谓自由价值观,已经只剩下一个价值空壳,除了让西方政客用以借壳上市,推行他们心中斜恶的“真精神”以外,并无别样的价值。但是这样的判断,与人们心中长期怀有的对西方个人主义自由的美好感觉,是极不协调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提供一些感性的材料,来修正人们心中的感觉,攻艰克难的生命本性,正好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感觉。
有了生命本性即要吃苦的意识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到了养生富足时代,为什么个人主义自由的自由价值观已经空壳化,甚至是一种毒药。
当个人主义自由价值观展现的还是反封建的否定性价值时,此中的斗争努力就是一种主动的吃苦行为,它顺应了人类的生命本性,因此我们看到,革命者虽然表面上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但内在地却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情感方面实际有着更为快乐幸福的感受,有人认为这只是因为革命乐观主义,但实际上,革命行为顺应了人类的生命本性,它本身就足以产生这样的倾向。
而当养生富足时代到来,我们需要正面建设快乐幸福的生活时,个人主义自由观念的引领,就只会得出一条好逸恶劳纵欲而行的路径,因为个人主义自由扎根于人心三体系中的本能欲望体系,与人心中休憩放松的欲望相关联,代表着生命的吃苦本性的反动,在养生富足时代讲个人自由,其结果是放纵人心中的享乐欲望,让其引导人生,让享乐成为人生的主流选择,其结果自然就是违逆人类攻艰克难的生命本性,让人类象饱食老鼠那样走向生命力的衰退乃至消亡。而当生命力孱弱时,人也就失去了感受快乐幸福的能力,痛苦的感受将更猛烈地反弹回来,从而让人生陷入痛苦之中。
就比如一个平时与妻儿生活在一起的普通企业员工,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有较好的自律表现,到了晚上十一点,妻儿的存在会让他自觉地关掉电视放下手机去睡觉,早上七点也会自觉起床,吃完早餐去上班。但是有一段时间,他因故离开妻儿出差到一个新的地方上班,晚上独自一人住酒店,没有了妻儿在边上影响他的自觉意志,他就有可能躺在床上恋恋不舍地玩手机,过了十二点还舍不得放下,直到头晕脑涨,才终于扔下手机入睡,到了早上又迟迟提不起起床的热情,直到八点半实在赖不下去了,才匆忙穿衣起床,路边买了两个包子边走边吃,急急忙忙赶去上班。而在这段时间他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有害于他生命健康的生活模式呢?无它,因为出差的这段时间,在下班后上班前,没有了他人在身边的影响,他有着完美的个人主义自由。
世间独身主义者或被迫独身的单身汉,往往身体欠佳,难得长寿,其原因即在于个人主义自由对生命本性的违逆。
因此我们要说,在进入正面建设快乐幸福生活的养生富足时代后,个人主义自由实在看不到什么正面的建设性价值,且因其违逆生命本性的天然倾向,反有着伤害我们的生命的可能,这是不但无益,反且有害。
总之,生命本性立足于攻艰克难,立足于吃苦,它所拥有的是一套吃苦机制。虽然生命因为休憩放松的需要也形成了享乐的本能欲望,但那只是吃苦精神的反动,非生命之主流。动物的生命机制知道如何吃苦以长生,但却不知道如何享乐而不害生,因为千百万年的生命历程中,生命并没有感受到这方面的需要。在这样的生命逻辑基础上,富足时代的个人主义自由价值观却引导我们选择休憩放松的主流生活,自然就会违逆人类的生命本性,不但无助于正面建设快乐幸福生活的努力,反而有可能通过损害我们的生命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
如果说个人主义自由给我们的生活以轻快的感觉,那它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因此,在正面建设快乐幸福生活的养生富足时代,个人主义自由的自由价值观,只剩下了一个空壳,且这空壳上还粘附着毒药,时时有可能伤害我们的生命。在养生富足后,属于个人主义自由的时代就已经过去了,现在不应该再有什么自由价值观。至于套壳自由价值观以打压竞争对手的国际流氓行为,则更应被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