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2018年4月28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降低抗癌药品费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次降低抗癌药品费用的综合措施中,一方面实施进口药品零关税,另一方面,对于支持国产药尤其是支持鼓励国产药研发创新方面是如何考虑的?有无相应措施?实施的时间表能不能帮我们介绍一下?

曾益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产新药研发工作,2008年启动实施了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在专项支持下,我国新药研发取得显著成果。截止2018年3月,新药专项累计有9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30个品种获得Ⅰ类新药证书,成功研制了盐酸埃克替尼、西达本胺、康柏西普、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等多个重大品种。

恶性肿瘤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专项在历年立项中给予高度重视。目前已累计立项肿瘤防治药物相关课题703项,中央财政经费投入合计25.97亿元,占总立项课题数的39.53%。一批抗肿瘤创新药物获批上市,有6个抗肿瘤药获得I类新药证书,其中化药5个(阿帕替尼、西达本胺、海姆泊芬、双环铂、盐酸埃克替尼),生物药1个(尼妥珠单抗)。部分品种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埃克替尼于2011年获CFDA批准上市,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结束了我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依赖进口的历史。西达本胺是全球首个口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药物,全球首个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2014年获CFDA批准上市。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2014年12月获CFDA批准上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对国产药物研发的支持,更加注重源头创新和成果转化,保持当前蓬勃发展的势头。新药专项将于2020年结束,我委正在积极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研究梯次接续方案,争取在“十四五”继续对包括抗肿瘤药物在内的中国新药研发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巩固和推动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促进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确保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