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写到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半数,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合计接近20%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另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近30年来9~15省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成年人(18-65岁)BMI和超重率在逐年增加。1991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BMI平均值为21.5kg/m2,2018 年为24.5kg/m2,增加了3kg/m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从以上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肥胖情况在我国已经不容乐观,是当前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也已逐渐显现,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肥胖不仅仅影响个人外观、身材,当然环肥燕瘦,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我并不是说胖就不美,美不美是个人审美的问题,但这里我主要想探讨的是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在讲肥胖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肥胖的概念,我们这里使用体质指数BMI作为评判标准

在这里额外提一句,BMI不适合儿童、发育中的青少年、孕妇、乳母、老人及肌肉发达者,儿童、发育中的青少年有另外一个不同的BMI指标范围。但图中的BMI指标范围对我们大多数国人还是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

本文所探讨的“肥胖”是指BMI超过24的超重、肥胖等情况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体重与健康的关系

一、全因死亡率

很多关于肥胖与全因死亡率的研究都表明,肥胖症是导致过早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下面我们看一下《肥胖症 从基础到临床研究》这本书上有写到

相比于消瘦且不运动的人,肥胖但运动的人,全因死亡率的相对风险更高些,这就说明胖瘦很重要。只要你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即便平常没有运动的习惯,你的相对健康水平就高于虽然有运动的习惯,但是体重肥胖的人

《肥胖症 从基础到临床研究》

二、体重与乳腺癌

成年女性超重、肥胖可增加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我们看一下这本书 — 《食物与健康 科学证据共识》

《食物与健康 科学证据共识》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绝经后的女性,如果体重超过或肥胖,是会增高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的

三、体重与心血管疾病

超重和肥胖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向心性肥胖尤其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向心性肥胖指体内脂肪沉积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发展的一种肥胖类型,腹部、内脏脂肪明显堆积,而四肢却不一定肥胖

《食物与健康 科学证据共识》中

《食物与健康 科学证据共识》

我们都知道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很多项研究都发现,随着BMI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会增加,尤其是向心性肥胖。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肥胖率的增加

另外心血管疾病也是超重、肥胖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肥胖症 从基础到临床研究》一书中指出

《肥胖症 从基础到临床研究》

这就说明不论您现在是已经超重,或是即将面临超重的问题,减去多余的体重,对心血管健康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四、体重与II型糖尿病

超重、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潜在危险因素,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肥胖症

同样是《食物与健康 科学证据共识》这本书有提到

《食物与健康 科学证据共识》

同样,与心血管疾病一样,腹部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对糖尿病的影响最大。可见很多常见疾病都与肥胖密不可分,要想很好的控制好血糖,先控制好您的体重

五、体重与其他慢性病

超重、肥胖还会增加高血压、卵巢癌、结肠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虽然相关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总结

从以上看,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减肥不仅仅是为了美、为了好看,这些相对来说都没那么重要,减肥更多的是为了健康,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这样才能更好地“活着”。我们只有很明确自己减肥的核心目的,才能让我们在日后有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