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摆脱伤感情的“怀疑内耗”。
我有个同事感叹说,父亲七十多岁了,现在变得疑心越来越重。
同事家的情况是这样的:
老父亲七十多岁,有四个子女。
其中老大和老二现在已经在省城定居,老三老四目前跟父亲在一个城市生活。
老四年纪最小还没结婚。
最近这几年,老父亲不知道是年纪大了,糊涂了还是怎么的,突然对四个子女都非常的防备。
其中,对老三,也就是我同事最为防备。
但事实上是什么呢,老三是四个子女当中,对父亲最孝顺的一个孩子。
老大老二人在外地,平时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对父亲的关心也就是每个星期打个视频问候一下;
而老四呢,还没结婚的光棍一条,对家庭也没啥责任心,整天嘻嘻哈哈的,回家就是给父亲带一兜桔子,没有真正照顾过父亲。
甚至前段时间父亲住院,老四来看都没来看过一次,就说工作忙。
只有老三我同事是最孝顺的,每周都去看望,带点吃的,在家做好三天吃的肉、菜等等放冰箱里。
还给老父亲洗衣服,换床单被罩……
可是呢,老父亲最近疑心特别重,总是怀疑老三这么殷勤,是为了将来等他百年了来抢财产。
老三哭笑不得:
“爸,你有多少财产让我抢的?你就这一套老房子现在连三十万都卖不上,我抢你啥呀?”
老年人年龄越来越大,随着生命的流逝他们可能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所以内心就会出现被迫害的妄想,总觉得别人,或者说子女会来害他。
但是这种过度的疑心,只会把孝顺自己的子女越推越远。
第二,摆脱无意义的“情绪内耗”。
小区的王大伯退休之后就喜欢跟孩子吵架,跟老伴吵架。
跟孩子吵,是因为他家俩孩子,一个34岁一个37岁,目前都没有对象。
也丝毫没有找对象的意思。
王大伯就骂他们不孝,老王家要在他们这里断了根。
然而你越骂孩子,孩子越讨厌你,越不想结婚,哪怕就是为了跟你治这口气,也不想结婚。
而他老伴呢,明明没有做错什么,却依然要忍受王大伯的暴脾气。
每天就是做饭咸了淡了,地上脏了,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王大伯都要跟老伴发一通脾气。
他这种情况就是自己陷入了严重的情绪内耗。
退休之后他可能一下子觉得自己没事做了,没人需要他了。
他有严重的幻灭感,觉得自己没用了,不被尊重了。
于是,就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子女身上,把无处发泄的憋屈感转移到了家人身上。
他以为自己是在关心子女,是在督促子女做正确的事。
殊不知,子女已经是成年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其实他之所以到处发脾气,根本原因是处理不好自己内心的冲突。
表面上看他好像是在为子女着想,为家人着想,其实这些行为只不过是他内心冲突的投射。
比如他强迫子女去相亲、结婚,实际上是想回避他自己对于“子女不结婚就会让父母丢脸”的这种恐惧。
至于子女不情愿的结婚之后,会幸福吗,会开心吗?这个他不会去想,因为这就不是他恐惧的范围了。
长期下去,家庭会被他自以为是的关心,弄得一地鸡毛。
第三,摆脱没必要的“人际内耗”。
现在的年轻人早已经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带来的内耗。
因为年轻人很早就意识到,人只是单纯的或者就已经够累的了。
实在是不想在为自己增加额外的麻烦,所以现在很多人,人际关系都比较淡漠。
什么亲戚之类的都很少走动。
朋友也就是有一两个玩儿的来的就行了,其他人际关系都懒得打理。
而老年人不一样,他们年轻的时候是很典型的人情社会,需要跟各种人都尽量搞好关系。
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
所以就养成了费心打理人际关系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老年。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经历也好时间也好渐渐都不允许了。
再像以前那样,非常周到的去顾及所有人际关系是客观上做不到的。
所以,还不如摆脱人际关系的内耗,去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倾注在自己认为真正值得的事物上面。
不要去破坏自己晚年生活的安宁和平静,避免激发毫无意义的矛盾。
多跟自己认为重要的人在一起,不用再去跟每个人都处好关系了。
讨论
老年生活这3种常见的“精神内耗”,你中了几条?
欢迎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