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 37条
《66条》第三十七条告诉我们:少饮酒,不酗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几乎不含有营养成分。经常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从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危害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全。少饮酒,不酗酒。
禁止孕妇、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如果饮酒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无法克制对酒的渴望,不喝酒会出现身体、心理上的不舒服,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这时就需要去精神科接受相应治疗。
出现下列精神症状立即就医
如果饮酒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无法克制对酒的渴望,不喝酒会出现身体、心理上的不舒服,甚至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这时就需要去精神科接受相应治疗。● 认识误区:
误区1:喝酒能解千愁,心情不好时喝酒可以解愁。
专家解读:最新研究证实,借酒消愁可能会“愁更愁”。研究发现,适度饮酒——即每天喝一两杯酒,能够增强记忆力。而过度饮酒则会抑制新生脑细胞的发育及生长,过度饮酒能够强化人对高强度情感刺激的记忆,也就是说“借酒消愁”并不能奏效。更可怕的是借酒消愁,酗酒成瘾,酒精中毒,严重危害到自身的健康。
误区2:喝酒是一种文化,醉了睡一觉就没事了。
专家解读:饮酒是一种传统文化,少量饮酒对人体的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有“液体面包”之称。但是如果一次大量饮酒,会造成急性酒精中毒,增加肝脏的耗氧能力,使肝脏组织缺氧坏死,即肝酒精中毒。
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如果酒醉后睡一觉有可能就醒不来了。若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中毒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据统计,有40%肝硬化死亡是由酒精中毒引起的。因此,为了你和他人健康,一定要文明有节制地饮酒,甚至戒酒。
来源: 健康临海等网络平台
编辑:李黎
审核:崔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