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是当今对解决听力障碍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但人们由于对助听器的不了解,往往对它存在很多误区甚至偏见,结果导致自己的听力下降速度更快,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有研究显示,听力每下降10dB,认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加大了罹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
你对助听器还有偏见吗?助听器常见误区助听器是提供听力补偿的工具,单纯的购买助听器并不能保证更好的交流。积极参与康复指导并和你的听力师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聆听和交流。佩戴助听器后的助听效果主要取决于听障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以及听损发生时间的长短,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所以临床上建议早发现,早干预,早助听。
很多经验丰富的验配师们都会发现:大家对于助听器的认知和了解还是相对片面的,来门店咨询助听器的除了患者之外,更多的还是患者家长以及还未佩戴助听器的观望人士。
以下几列比较常见的误区与偏见:
1:我还能听见声音,不需要配助听器。
很多人已经察觉到自己听力下降了,但认为还能听到声音,不需要助听器的帮助。其实,听力损失在26—40dB已经属于轻度听损,是要配助听器的,无论你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如果是儿童,就更加需要佩戴助听器,否则会严重影响其言语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智力的发展。
虽然听力损失不会危及生命,但它会对你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医学界一致认为,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会导致疲劳、压力、焦虑、多疑、抑郁、孤立,注意力、生产力、认知能力也会受损,心理和生理健康普遍恶化。有研究显示,听力每下降10dB,认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所以即使是轻度的听损也不能忽视。佩戴助听器可以延缓听力衰退,保持言语识别能力,也有利于防止罹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
2:助听器可以随便买
助听器在国内还被算作二类医疗器械,本质上还属于数码电子产品在市场流通,而在国外是和眼镜,感冒药一样十分普遍的存在,在西方你甚至可以在沃尔玛和亚马逊买到助听器 (但是不建议),这主要得益于西方国家的供应链和售后体系十分完善。
但由于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配件渠道的建设不完善,患者想要听得更好通过听力机构选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有专业的验配师能进行验配调音,一个靠谱的听力机构可对助听器提供维修保养服务,而药店、网络上的或者国外代购回来的均没有此项保障。
网上几百元那些的助听器实际上是模拟机,只是单纯地将声音全部放大,如果环境声音复杂,模拟助听器把所有声音同时放大,就会导致佩戴者无法分辨声音。长此以往,还会对听力造成二次伤害,使残余听力减退得更快,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越戴越聋”现象,也因此导致越来越多人对助听器产生了这种误解。
3:戴助听器等于残疾,很伤自尊,很没面子。
大部分都认为,近视或老花戴眼镜很正常,但是戴助听器就是“残疾”。其实,听力退化跟视力退化是类似的,戴助听器跟戴眼镜都是弥补生理缺陷,帮助自己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要是等到戴助听器都听不见了,那才是真正的残疾。而且现在的深耳道式(CIC)助听器和超隐形式(IIC)助听器隐蔽性都很强,尤其适合年轻人。
4:戴上助听器就能听见所有声音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无论价格再高,性能再好。按照现有的科技水平目前还没有能够100%接收所有音源的助听器出现。目前各大助听器品牌的专攻区域主要为:言语辨识力,临场辨别力。各大品牌之间的主要差异也就在于临场环境的辨识力和言语放大的清晰度。现在的助听器主要的优势在于言语辨识力,在正常的范围和距离内,基本上能听清80-90%的交流,但可能不到空调出风口的呼呼声 (正常人可以听到),也可能听不到某些物体碰撞的声音 (正常人可以听到)。超出范围外, 可能听不清隔壁谈话的内容 (正常人可以听清) 。
注意,所有的前提都是 “正常人可以听到/听清”,这并非是助听器本身的缺陷,实际上可能是厂家有意为之,因为除了真正意义上你想听的交流声,其他的音源显得并不那么重要,这一点在高尖端的助听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它这么处理为的是能让患者将更多的注意力专注在言语交流上。
5:戴助听器之后不舒服,还是不戴了。
戴助听器是要一个适应过程的。一般来说,初次佩戴助听器的适应期是1到3个月,而且要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下使用。一开始每天先试戴1—2个小时,适应后慢慢增加到每天3—4小时,然后多去嘈杂环境锻炼自己对声音的辨识度,过程中有不满意的地方要到验配中心重新调试,循序渐进,最后慢慢适应到长期佩戴。通常听损越轻、听损时间越短、年龄越轻,适应期就越短。
此外,助听器戴了之后不舒服,可能是因为验配过程不到位或者调试不适合,这跟验配机构也有很大关系。全国大型的连锁机构拥有专业的验配师和先进的仪器,会准确根据每个人的听损情况做出专业的分析,为其验配最为适合的助听器,售后服务也相对比较到位。所以一定要谨慎选择验配助听器的机构。
6:相对好点的助听器这么贵,听力下降之后又要重配太花钱。
有些老人家以为助听器跟老花镜一样,要经常重新配,其实不是的。一来,助听器可以延缓听力下降的速度,不会像老花加深速度那么快;二来助听器有调节功能,即使听力比刚验配时下降了,在助听器上进行相应的调节即可。助听器保养得宜,一般都能使用好几年。好的助听器上万元是很正常的,相比起金钱,健康是无价宝。钱花了可以再赚,但听力损失了就要不回来了。
7:不能实在是听不见了再配助听器
我们经常听见患者说听力不好已经很多年了,以前别人大点声说话还能听清,现在实在听不清了想来买个助听器。
外界声音由耳廓收集起来,通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听觉毛细胞,再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的听觉神经中枢。主要处理声音的就是听觉中枢,像我们熟知的“用进废退”,当大脑长时间缺少足够的声音刺激,对声音处理就会不够活跃,从而出现“听得见听不清”的现象。所以当出现听力损失时,就应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
8:助听器很难用
助听器在技术上比多年前先进得多,使用和操作也变得非常容易。
现在的助听器有了可充电技术,无需再担心电池和更换。还应用了内置人工智能和复杂的音频处理技术,可以实时自动从噪声中区分言语声,检测声音方向,并根据环境和特定声音进行调整。当今的助听器性能表现出色,只为让你聆听无忧。
对于科技控们,喜欢研究产品的高级功能和使用App,当今的助听器功能众多,定会让你爱不释手。
如果你只想早上戴上助听器,睡觉前摘下来,专业人士也可以为你的助听器进行设置。这样你就可以实现轻松佩戴,无需再惦记着调节和设置助听器。
最后提醒:
选择一名合格的验配师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的助听器发挥最大的价值。一名合格的听力验配师在整个助听器验配环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助听器的调节是相对复杂的,每一次为助听器调试都要通过不断地试错和沟通,时间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最终才能调节到相对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