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家特约作者:协和阿伟)

夜班,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每当夜晚听到救护车划破夜空的鸣笛声,夜班医生的心就平稳不下来了,想安安稳稳睡一觉简直都是奢望。夜班人员由于体内生物钟(昼夜周期)的改变,往往睡不着,吃不好,浑身无力,精神委靡。有的人会说,长夜漫漫,如果有美食相伴,也许会缓解夜班的辛劳,这么认为对吗?

最近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的一篇来自哈佛医学院睡眠医学系的研究人员的一个“颠覆性”的研究结果:吃夜宵会导致轮班工作者的抑郁情绪水平提高26.2%,焦虑情绪水平提高16.1%;但如果仅在白天进食则不会诱发上述的情绪变化,防止轮班工作时脆弱情绪的出现。

该研究提示在夜间工作期间,用餐时间对抑郁、焦虑情绪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与人体内部昼夜节律失调的程度有关。具体来说,更晚得进食会损害个体的葡萄糖耐量,影响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该“伤害”又会进一步延伸到情绪感知上,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大脑区域来诱发抑郁或焦虑。

经常上夜班会有哪些危害:一、免疫力降低,长期上夜班,导致容易感冒。二、精神不振,上夜班打破了生物钟,打破了激素分泌的正常节律,夜间睡眠时人体才分泌褪黑素,褪黑素能改善睡眠、延缓衰老,所以上夜班会导致褪黑素分泌不足,影响睡眠质量,使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恢复,从而出现精神不振。三、骨质疏松,上夜班一般白天补眠,很少晒太阳,导致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吸收,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四、月经紊乱。五、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而上夜班时吃夜宵会让夜班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加重,千万不要寄希望于美食使夜班变得轻松愉快,反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