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元发育、神经可塑性和成熟的关键时期,各种压力(比如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不同激活)会影响心理健康,因此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怎么来让这些年轻人健康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呢?加拿大的科学团队的最新研究认为肠道菌群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六个方面是关键。
一、18-25岁的人群的肠道菌群存在脆弱性
最近的证据表明,这个18-25成年期的心理问题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独特脆弱性有关。与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相比,这些人群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简单性和稳定性都较低。因此,科学家们推测肠道-大脑-微生物群轴可能在决定心理健康问题中发挥作用。
二、肠-脑-微生物轴
肠道中的微生物(肠道菌群)会产生多种重要成分,例如短链脂肪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递质,它们可以调节肠道和大脑之间的交流。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微生物脂多糖 (LPS) 介导的炎性细胞因子产生,随后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传入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影响神经系统健康;另外,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造成神经营养因子等异常,造成神经营养不良,引起大脑发育问题。
三、肠道菌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现有文献,肠道微生物群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联系,比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与情绪行为的改变有关。既往研究也发现肠-脑-微生物群轴在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自闭症谱系障碍。成年期肠道菌群的失衡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从而对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四、调节肠道菌群、影响心理健康的六大主要因素
除了遗传因素,饮食、药物、抗菌剂、睡眠、运动、非法物质滥用等六大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群和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1、饮食的影响
膳食成分会显著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过度食用不健康食品(饱和脂肪、精制糖、红肉和低纤维食品)和减少健康食品(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会导致微生物菌群失调,其特点是功能组成、多样性、局部分布的改变,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活动。
研究发现,富含蔬菜、纤维、维生素 D 和 C 等微量营养素、益生菌和益生元、发酵食品、omega-3 的抗炎、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食物的饮食可促进积极的心理健康并增加拟杆菌门、普氏菌、双歧杆菌、阿克曼氏菌、罗氏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减少c 反应蛋白、IL-2、肿瘤坏死因子和脂多糖等炎症因子;高脂肪、高糖和超加工食品会增加拟杆菌属、胆汁酸、Bilophila wadsworth、肠杆菌科、厚壁菌门、肠杆菌科、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和志贺氏菌等有害菌,破坏肠道菌群健康。
2、药物
药物,特别是各种西药,不是自然界存在的化合物,可能会对肠道菌群产生不利影响,比如抗生素、降糖药、降压药、化疗药物等等;
3、抗菌剂
现在很多日常用品,比如肥皂、漱口水、沐浴露、清洁剂等等都会添加抗菌剂,这些抗菌剂在消灭有害菌同时,也会消灭益生菌,会对肠道菌群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4、睡眠
人体的细胞与肠道菌群都遵循24小时昼夜规律,熬夜加班、学习会破坏这个规律,增加有害微生物和减少有益微生物和代谢物来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从而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影响心理健康。而且,研究发现在青少年中通常观察到睡眠时间和模式的异常,会与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障碍有关。
5、运动(身体活动)
研究发现体育活动会增加肠道中有益微生物和代谢物的水平,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维持新陈代谢和心血管健康以及改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6、非法物质(兴奋剂)的滥用
18-25岁的人群喜欢各种新鲜刺激的事物,经常观察到过度消费尼古丁(抽烟)、酒精、大麻和非法物质。众所周知,这些物质对身心健康都有负面影响。
神经元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至关重要,早年摄入尼古丁会导致成瘾、认知能力下降和精神疾病。而且,尼古丁摄入可能通过增加肠粘膜的通透性和破坏粘膜免疫反应来诱导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增加炎症。
年轻人过量饮酒会引起额叶和颞叶的变化,并破坏与学习、记忆、精神运动速度、注意力、执行功能和冲动相关的神经网络。而且,酒精会改变代谢物水平、增加炎症并破坏肠上皮的完整性。
食用大麻会增加大麻素受体的活性并诱导各种健康结果,包括诱导胃酸分泌、减少肠道蠕动以及诱导肠道通透性和炎症。
因此,肠道菌群对心理健康的发育非常重要!为了改善肠道菌群,减少对大脑的不良影响,应该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六方面入手,做好日常管控,从而健康走向成年。#健康知识科普##益生菌##心理#